•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公司巡礼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焦点
  • A16:基金·人物
  • 聚焦经济转型 掘金资本改革 2013中国金融改革高峰论坛
  • 杨瑞龙 经济下行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 胡汝银 中国金融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市场化
  • 严弘 利率市场化之路还很长
  • 聚焦宏观经济
    把握投资方向
  •  
    2013年8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公司巡礼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公司巡礼
    聚焦经济转型 掘金资本改革 2013中国金融改革高峰论坛
    杨瑞龙 经济下行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胡汝银 中国金融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市场化
    严弘 利率市场化之路还很长
    聚焦宏观经济
    把握投资方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聚焦宏观经济
    把握投资方向
    2013-08-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苏州新建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沈臻

      我在困难的环境里是比较乐观的人。而我在07年的时候是比较悲观的,那时候股市非常好,房市非常好。而现在我反而比较踏实。我往后看三到五年我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可能在土地市场会有一个比较低的机会。

      节能环保会是一个很好的领域。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做烟囱上面的滤网,就是当你的颗粒大到一点程度,他就把这个颗粒滤下来。他公司每年的业务量都翻番,生意来不及做,他现在已经从苏州发展到成都、重庆这些地区,非常快,我想过去可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帐,好像我看报道说要还20年,所以说未来这个行业我们也特别看好。

      另外一个我非常看好的就是今天的主题--金融业。我们跟券商、社保都在谈,希望能够早一点看到中国房地产信托基金出来。刚才也在讲盘活存量,那用什么工具?昨天我的父母亲还在问我,明天我们有一笔存款要到期了,你看有没有比4%稍微高一点的利率产品,可以去买?我说没有,我说你们还是去继续存款,老人的风险偏好是很低的,今天我参加了这个论坛之后,我觉得可能会有更多的产品。

      

      英菲尼迪股权投资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 赵丽梅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大家都认识到现在的困难和挫折,包括这种下降的趋势是肯定的,但是大家对于前景的预期还是看好的。

      中国的实体经济现在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我们也深有体会,我们的投资人有一些是做传统行业的,他们觉得这几年是其经历的最差的时代。

      在实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今年在探索困境企业重组。我们认为:第一,肯定现在是一个比较低的价位,如果是进去做的好,以后的获利空间非常大;第二,把它救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比你简简单单的投几个早期的企业要大,甚至我个人不是很鼓励像大学生创业这样,因为大学生创业其实对个人的家庭和成功率来讲,不是非常好的一种模式。

      

      上海紫辉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 郑刚

      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总体来讲,从我个人来说,还是很乐观的。

      在投资这一方面,早期我们也去投一些快速增长的,比较受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比如快速消费品、文化创意产业,现在的像移动、互联网行业等。互联网行业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大家刚刚开始用微信,用手机聊天、上网,但是这个行业可能在未来的一年到一年半,整个行业里面也是高手林立的。

      其实我特别想呼吁,我们政府在做行业政策的时候,能不能在移动互联网里面做一些规范。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企业其实已经都是外资公司了。我们国家不想他们去国外上市,但是实际上你采用这种不支持,结果就使他们变成国外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天然的壮大和垄断的动力,所以我们应该从反垄断方面下工夫,这样也有利于我们中小的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发展壮大。

      

      东吴证券资本市场部总经理 杨庆林

      按照我在实际接触过程中的感受,实体经济这一块面临的困难,比我们绝大部分人想象的都要严重得多。因此我对7.4到7.6的增长,我是比较偏悲观一些。我们的经济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要不要转型,是一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问题。谁都不会怀疑中国明天会更好,但是现在短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所以我对经济在目前的增长率问题,我可能相对悲观一些。因为我看到了大量的制造业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你看他的投入,你看他这几年的经营状况,你看他是不是大幅度地增加人员,提高工资,从微观看。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反应出一件事,对于我们自己不能决定自己命运,也没有技术的行业,可能要很谨慎。

      

      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宏观策略师 黄琳

      对宏观经济十二个字预期:预期转暖、企稳回升、复苏缓慢。

      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长和转型之间寻找平衡,如果为了转型,大幅下降经济增长,那么转型是不成功的。

      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是非常悲观的,一季度7.7的增长,到了二季度就变成了7.5,而去年的4季度是7.9的增长,都是0.2这样的台阶往下走。但是政府又看到了这样一种危机,这时候又开始有些转机,比如说7月16号的经济分析,就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到了7月30号又把增长放在了第一位,稳增长,促转型、重改革,政府又开始关注稳增长了。

      所以我认为政府的这种转调,就给了市场一种预期,一种信心的预期。事实上政府的政策也是在落实这样的转调。通过一系列微型刺激而不是过去四万亿的刺激,一定会促使经济转暖、复苏。但是由于我们在转型,由于我们还有很多产能的过剩等等,经济也不会大幅度上升,所以我说是缓慢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