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市场
  • 4:新闻·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利率市场化利好货币类理财型基金
  • 大类资产的强弱转换
  • 易方达沪深300医疗卫生ETF余海燕:医药需求将长期保持强劲增长
  • 养老理财
    要学社保基金
  •  
    2013年9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利率市场化利好货币类理财型基金
    大类资产的强弱转换
    易方达沪深300医疗卫生ETF余海燕:医药需求将长期保持强劲增长
    养老理财
    要学社保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类资产的强弱转换
    2013-09-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

      

      就投资回报而言,资产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态调整是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专栏曾经以此做过专题分析。虽然市场环境不尽相同,但是调整资产配置通常要以判断大类资产的强弱转换为基础,这是各国投资者常常要面对的一道难题,中国投资者也不例外。在本期专栏中,嘉实回报中心将同投资者一起探讨。

      常言道“风水轮流转”,变化是资本市场的本质。尽管有些资产类的牛熊转换周期可能比较长,但是没有哪一类能够长盛不衰地获得收益。以黄金为例,从1988年到2000年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累积下跌了44%,但金价在这之后却经历了超过10年的飞涨,到2012年末金价已比2001年初上涨了4倍以上。事实上,大类资产之间的确存在强弱转换。以美国市场为例,近年来股票和债券资产之间此消彼长的现象明显。我们的研究发现,从2000年到2012年美国标普500股票指数同债券指数(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的相关性为-0.48,也就是股债间存在“跷跷板效应”。在大类资产之间强弱转换现象明显的市场中,投资者如能把握得好,会大有裨益。资产类间的强弱转换并非偶然,而是由各资产类本身的内在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归结起来可分为两种:周期性因素和事件驱动性因素。

      资产类的周期性因素,就如同“花开花谢,潮涨潮落”一般,只是在时间上没有花卉潮汐那样守信。在不同时期,资产类自身也有牛、熊、震荡的周期性属性。例如,某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在经历了一段上涨期之后,达到一个远超内在价值的水平,随后的走势往往是向内在价值回归的下跌,市场资金也会流向更具投资价值的其他资产类,这一过程通常也是资产类之间强弱转换的过程。资产类不但有周期,而且不同资产类的周期长短也不尽相同。相对于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长周期黄金类资产,通常股票类资产和债券类资产的周期性会相对短一些,这一特征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更为明显。一方面,就市场有效性而言,新兴市场属于弱有效或者无效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往往左右着市场的短期表现,而投资者情绪本身又包含了诸多非理性的行为学因素;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经济一般处于非稳态均衡下的成长期,经济的不确定性相对较高,由此导致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估值也会经常发生调整和重构,从而缩短了资产类表现强弱的更迭周期。

      除周期性因素外,事件驱动性因素也决定着资产类表现的强弱。具体来说,当影响某一资产类的重大事件发生时,该资产类的周期性因素会被淡化甚至可以忽略,此时事件的发展会决定该资产的走势。例如,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股票类资产的价格暴跌,黄金类资产的避险特征得以凸显,众多投资者将资金从股市中撤出去投资黄金,短期内股市大跌,金价大涨。之后的2011年,当欧债危机爆发时,这一现象得以重演。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推陈出新的改革能够引导市场的投资主题和方向,政府政策通常是事件驱动性因素的主要来源。

      回顾2013年初以来的中国市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股市还是债市都表现出变化快、事件驱动性强的特点。代表股票市场的上证综指既有红5月5%的上涨,也经历了6月“钱荒”中近14%的暴跌;债券市场则在年初小牛市之后,出现了6月到8月连续三个月的下跌。总体来说,今年中国股市的表现更多的是受到了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盈利能力并不明朗,抵御冲击的能力也不强。我们预计后市也将持续震荡但存在结构性机会。对于债市而言,在温和通胀的背景下,市场的走向更多受到了事件驱动性因素主导。今年二季度以来,受债市扫黑、钱荒、信用债评级降低和地方债审计核查等诸多事件的影响,债市整体信心不振,卖压沉重,前景并不乐观。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大类资产的强弱转换仍会频繁发生。就当前市场而言,我们建议投资者以防御为先,在资产配置中可以多配货币等安全资产,阶段性地参与股票类投资,在债市走势未明之时不要冒进。希望投资者能够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控制风险,优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