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稳定之锚”
  • 金“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砖国家的黄金时期并未结束
  •  
    2013年9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稳定之锚”
    金“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砖国家的黄金时期并未结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稳定之锚”
    2013-09-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龚维松
      IMF亚太部副主任兼中国特派团团长马科斯·罗德劳尔
      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多恩

      外部的不确定性不应该成为中国延缓国内经济改革的理由和借口,因为当前增长模式的脆弱性有增无减。

      加速金融和结构性改革,对中国进步到一个新的增长路径乃至避免今后的严重经济滑坡,都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这样的情况仍将继续,前提是中国加速推进金融和结构性改革,让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模式,国内消费起到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强劲需求将支持全球主要贸易伙伴。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龚维松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方面,美国经济温和复苏,美联储逐步迈向退出宽松政策;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却陷入了相对的弱势,近期一些新兴市场甚至因为热钱大量流出而出现危机征兆。

      在当前的关键时期,中国新一届政府将如何推动经济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成功转型?国际社会又将如何应对中国经济的改变?就此,上证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两位国际专家——IMF亚太部副主任兼中国特派团团长马科斯·罗德劳尔(Markus Rodlauer)以及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多恩(James A. Dorn)。

      

      

      上证报:在当前的特定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如何才能成功地实现经济转型?您对此有何建议?

      

      马科斯·罗德劳尔:依然不明朗的全球经济环境,毫无疑问会使中国经济转型的任务更加复杂。中国希望从对投资过度以来的模式转向更加以来国内消费的增长模式。然而,外部的不确定性不应该成为中国延缓国内经济改革的理由和借口,因为当前增长模式的脆弱性有增无减。

      加速金融和结构性改革,对中国进步到一个新的增长路径乃至避免今后的严重经济滑坡,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IMF前不久公布的针对中国的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IMF已经默认,随着经济向新增长模式调整,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速将出现放缓。

      但是,这是一种值得做出的牺牲,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更为持久和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詹姆斯·多恩:中国需要更加透明,更加强调法治而非人治。当这些方面的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国才会形成真正的市场来帮助经济再平衡。改革也会面临阻力,比如一些大型国企、出口企业甚至是银行,都可能对改革不是那么热情。

      

      

      上证报:对于世界其他经济体而言,在中国全面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它们又该如何应对?

      

      马科斯·罗德劳尔: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增长,无疑会有益于全球其他地区。这种益处很可能随着改革不断落实,在中长期内逐步体现出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更强的内部需求,将全面支持各贸易伙伴的出口。与此同时,中国维持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也将有利于减少全球经济的“尾部风险”(tail risk,意思是可能性很小但现实存在的风险),为世界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但在短到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给全球带来一定的外溢效应。不过,如果其他经济体特别是那些最具系统重要性的大型经济体能够实施各自必需的财政、金融和结构性改革,这样的负面冲击依然能够得到很好控制。

      通过全球协调的方式来落实改革,将有效降低经济所面临的下行风险,在长期内极大提升全球产出。

      詹姆斯·多恩:市场化的汇率和利率,将帮助自动重新调整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基于国内消费和更少依赖政府投资的发展模式。同时,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允许国内投资者通过投资海外来实现多元化投资。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将受益于中国资本更加有效率的配置。

      

      

      上证报:中国经济正在减速,这一点毫无疑问。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未来还会降至多低?您认为什么样的增长速度对中国来说是合适的?您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感到担忧吗?

      

      马科斯·罗德劳尔:尽管全球经济依然疲弱和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目前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至少相比去年来说是如此。但是,中国对于信贷和投资的过度依赖,依然增加了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因此,经济转型仍远未完成,中国要取得更大的成功,需要进行更加坚决的新一轮全面改革。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了经济改革的新方向,明确了今年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促进增长再平衡和降低风险。如果中国能将这些计划成功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将能够实现向更为平衡和和可持续的内需拉动增长路径的转型,并且这样的增长也是更加环保的。

      詹姆斯·多恩:只要相关的改革落实,中国经济增长完全可以在6%至7%的区间。在我看来,中国发展得更好衡量标准,不仅仅是人均GDP。让老百姓获得在经济等方面的更大自由,将帮助中国进一步走向伟大和繁荣。

      

      

      上证报:就管理经济而言,您认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哪?

      

      马科斯·罗德劳尔:从国内层面来说,金融、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领域的脆弱性有所增加。快速的金融创新使得风险也在增加,因为更多并没有被严厉监管到的实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新增信贷,同时很多生息资产的隐含担保破坏了市场纪律。尽管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来应对即便是重大的冲击,但安全边际正在减少。继续在当前的道路上发展,将使得中国对于增长大幅下滑的风险异常脆弱,同时也可能给全球带来重大的负面溢出效应。

      

      

      上证报:您怎么评价中国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所扮演的角色?

      

      马科斯·罗德劳尔:近年来,中国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这样的情况仍将继续,前提是中国加速推进金融和结构性改革,让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模式,国内消费起到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强劲需求支持全球主要贸易伙伴。

      詹姆斯·多恩: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能够在促进世界和平繁荣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前提是中国的领导人要继续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美国式的民主并不一定是必需的,但要减少政府的过多干预和提高法治透明度,却的的确确是迫在眉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