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银行股大涨背后的推手
  • ■思想观点
  • 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转型
  • ■新闻导读
  • 美老牌律所接案 中石油或遭海外集团诉讼
  • 周小川论述
    资本市场多层次特性
  •  
    2013年9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银行股大涨背后的推手
    ■思想观点
    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转型
    ■新闻导读
    美老牌律所接案 中石油或遭海外集团诉讼
    周小川论述
    资本市场多层次特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转型
    2013-09-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龚维松
      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多恩
      IMF中国特派团团长马科斯·罗德劳尔
      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龚维松

      

      中国改革再迈大步的声音已经渐渐清晰。

      5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亮相这一国际峰会。他掷地有声地告诉世人:“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9日,李克强总理专门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解答有关中国的改革会否“因为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脱轨”的疑虑。“我的回答是,我们的经济将会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增长,中国将坚持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如同30年前的改革开放一样,在中国大力推动深化改革之时,世界也正在思考,该如何应对中国再改革对全球带来的新影响。

      但至少现在看来,对于中国可能转入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全世界还缺乏足够的准备,不管是各国的决策者还是普通投资人。

      华尔街大行美银对全球200多位基金经理进行的调查显示,直至8月份,“中国经济硬着陆”仍是各大机构最担心的威胁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头号风险。

      这样的疑虑也让不少投资人对中国资产避之不及。国际基金跟踪监测机构EPFR的统计则显示,截至8月底,离岸中国股票基金连续16周遭遇“失血”,期间海外投资人累计净撤资65亿美元。

      中国经济能顺利实现软着陆吗?这是很多海外人士最想问的问题。

      

      中国经济再快些?你们别想

      整个7、8月份,中国经济都是全球市场乃至政界最受关注的话题。

      7月15日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5%。尽管这一数据符合预期,但却是中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放缓。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7.9%和7.7%。

      一时间,“中国恐惧症”的阴霾笼罩全球。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可能要比预期更为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7月12日如是说。

      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也罕见地对中国经济状况发出警告,尽管这些经济体自身还深陷麻烦。

      德国经济部7月初发布经济月报警告称,“来自中国的信号表明失去动能的程度比预期严重”,由此可能让德国企业失去一大支撑。

      中国经济放缓,成为7月份两大国际会议的热门议题。不管是7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还是7月19日至20日在莫斯科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甚至于上周的G20峰会。

      “没有人相信中国经济会硬着陆!”7月20日,在莫斯科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中国财长楼继伟答得很干脆。

      而对于一些国家的财长在这次G20会议上希望“中国经济增速再快一些”、以支撑世界经济复苏的试探性提问,楼继伟的回答同样毫不含糊——“我告诉他们,你们别想,你们的功课需要自己完成。”

      

      走向市场导向的资本配置

      令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担忧加重的,还有6月份上演的“钱荒”闹剧。

      进入6月份后,中国银行体系开始出现“钱荒”,上海银行业同业隔夜拆借利率(Shibor)有史以来首次突破10%,最高达到13.44%。

      在圈内人士看来,央行这是故意为之。

      7月初,随着最紧张的时期过去,英国《金融时报》如此总结这场罕见的银行流动性危机:“这场‘钱荒’是由中国央行自己刻意引起的……中国央行已表示,它用这场‘钱荒’来告诫商业银行,迫使它们收敛过于迅猛的放贷,并改进流动性管理。”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对上证报记者说,中国今年闹“钱荒”,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更深层次问题的反映。过去几年,不管是“四万亿”还是其他促进经济的举措,最终都使得中国银行业信贷透支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本身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放大为银行或其他金融行业的危机。下转封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