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调查
  • 5:调查
  • 6:新闻·市场
  • 7:新闻·金融
  • 8:新闻·公司
  • 9:新闻·公司
  • 10:新闻·融资
  • 11:专版
  • 12: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内销客户隐匿裙带关系 高增长画皮
  • 中银绒业虚假交易
  •  
    2013年9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调查
    内销客户隐匿裙带关系 高增长画皮
    中银绒业虚假交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银绒业虚假交易
    2013-09-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会计学院著名教授在梳理中银绒业近十年来的财务报告后发现,在看似靓丽的净利指标背后,是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的真相。重组后的5年间,有4年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亏空,累计亏空额高达13亿元。此外,中银绒业不断降低自身的经营负债比,由重组前平均32%大幅降至重组后的11%,脱离了一个企业的理性经营轨迹,交易真实性大打折扣,而公司资金链则完全依靠银行贷款和再融资得以延续。

      统计显示,中银绒业重组前的2002年到2007年,只有一年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亏空,而且金额也只有-1639万元,累计流入52885万元。但重组后的2008年到2012年,却只有一年经营性现金流为正,且只有1543万元,累计亏空13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空10422万元。背后,则是净利润从2008年的3213万元,飙升至2012年的27936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实现18093万元。

      

      中银绒业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恶化与净利润水平改善之间的严重背离,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信号,毕竟相对于账面净利而言,现金流是更加真实的财务指标,它不容易被操控,更能说明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中银绒业最近5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1.1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6.1亿元,经营和投资活动共计流出现金24.1亿元,几乎完全依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银绒业重组后,在2011、2012年完成两轮再融资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降反升,甚至出现金融负债由重组前平均40%提高到65%,经营性负债是由平均32%降至11%的极度异常情况,其中2012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低点6.1%。

      

      中银绒业负债结构

      ■

      

      所谓经营性负债,是指公司在采购原料时可以先欠款,以及在向客户销售产品之前预收货款,由于预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通常都是无息负债,公司可以无偿占用现金,优势较为明显。

      经营性负债比例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公司财务杠杆手段从原先无息的经营负债转换为有息的金融负债。

      放弃有利的财务手段,采用负担明显的举债方式,中银绒业的经营策略有违常规,很难让人相信其交易的真实性。而经营性负债比例的降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资金“只出不进”,一方面以预付账款的形式流出;另一方面虽然实现销售,却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堵在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