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陈立德:中国式套利方兴未艾
  • 专注纯债追求稳健 银华纯债瞄准信用利差收益
  • 城市的角落
  •  
    2013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陈立德:中国式套利方兴未艾
    专注纯债追求稳健 银华纯债瞄准信用利差收益
    城市的角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陈立德:中国式套利方兴未艾
    2013-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浦泓毅 钱潇隽 ○编辑 梁伟

      ⊙记者 浦泓毅 钱潇隽 ○编辑 梁伟

      

      光大证券“8·16事件”迄今已近两月,其给市场造成的波动正在被逐渐熨平,但此次事件引发了市场对于量化投资、对冲基金的高度关注。内地市场的对冲交易何去何从?成熟市场有何经验可循? 香港电子交易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主席陈立德近日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内地对冲基金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在投资者教育、交易软硬件等方面则需进一步提升。

      

      对冲基金:交易技术的金字塔尖

      据陈立德介绍,由于极高的技术要求,在全球大约有20万只基金,其中仅有4000只左右为对冲基金,因为难在技术。目前在香港可以统计到在运作与销售的对冲基金,数量不足200个。

      “200只听起来不多,似乎与1998年对冲基金一度翻云覆雨冲击恒指暴跌,令香港政府动用一千亿来救市的豪迈壮阔对不上号。”陈立德笑道,“实际上,虽然很多对冲基金尽管不在香港运作与销售,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同样可以投资香港市场。他们的特点是钱进来快,走得也快,非常灵活。”

      对冲基金的技术核心在交易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高风险高回报类型,例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另一类对冲基金则是注重阿尔法,风险很低,当然收益也小于第一类。其中,高风险的对冲基金采用高杠杆工具投资,而注重阿尔法的,则会非常注重风险,将大部分风险通过不同组合策略加以对冲。

      事实上,对冲基金并非天然与高频交易相伴,在不同种类的对冲基金,正是注重阿尔法的对冲基金在追求低风险的道路上对交易的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果想要一个方法,几乎没有风险,只要收益,提高整个基金的阿尔法,那么高频交易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陈立德说。

      据陈立德介绍,一个波动率在10%左右的对冲基金,全世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应该在13%左右。但一旦引入高频交易,收益就会可能高很多。但这类交易不需要募集很大的资金就可以运作,所以往往只是机构的自营资金在做。这类机构持仓的时间很短,风险主要来自于系统本身,以及交易所的规则。

      

      系统中的策略需多次测试才能上线

      内地市场的对冲基金之路,始于股指期货上市交易。股票与股指期货之间套利也成为内地对冲基金初期使用最为广泛的交易策略,但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扩大,这种策略的市场机会随之也越来越小。

      在这种背景下,目前内地市场已经出现了自行建立量化数学模型进行程序交易套利的投资群体。作为一种内地市场较为领先的尝试,自建模型套利的主要障碍在于很多模型在测试表现出色,但真正使用的时候却需要很多调整。

      在8·16事件中,光大证券所使用的股票-ETF套利策略为市场广泛关注。但在海外市场人士眼中,这种量化交易策略远远谈不上“高精尖”。作为一家专注于交易系统开发的金融服务商,在香港电子交易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主席陈立德看来,海外机构所使用的策略远为复杂,而8·16事件中出现的交易系统事故,则是各类事故中最为低级和离谱的。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系统坏得这么惨的。”陈立德直言不讳,“在海外通常见到的交易错误,往往是把交易金额误作交易张数(手),但这些主要是人为因素。而光大的问题是,这个系统不应该上线。

      陈立德认为,任何交易平台都需要时间才能变得稳定,系统中的策略也需要测试很多次才会上线。实际上很多时候,即使操作者下单错误,系统本身也会有风控,例如交易金额过大的话,系统应该有限制。这样的系统没有经过测试就上线,是管理不善。”

      

      市场环境有待提升

      陈立德表示,目前海外成熟市场中还有另一种常见的对冲基金策略是波动率交易策略。波动率交易的理论:股票价格本身变动区间很大,但波动率的波动区间窄很多,而且目前一些模型可以预测波动率的高低。但在内地,由于期权等相关金融工具的缺失,从事此类交易的对冲基金还比较少。

      “现在新的机会是,内地新的产品在不断发展起来,比如期权,据了解上交所、中金所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测试。”陈立德说。

      同时,如何为对冲基金提供高效可靠的交易平台,也有待业界进一步探索。陈立德认为,目前内地券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做股票就买一套股票交易系统,做期货就买一套期货交易系统,每种交易单独卖系统,没有一个多市场的交易平台。

      “内地券商之前都是根据业务一个个系统做开发,现在他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搭建统一的平台。”陈立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