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铁矿石期货18日上市
  • 央行续发55亿三年央票
  • 券商直投有望进一步松绑
  • 平安证券年底恢复保荐资格
  • 中证500行业指数系列
    即将发布
  • 投资重心将转向主板
  • CPI上涨羁绊反弹步伐
  • 获利资金出逃导演富国创业板B跌停
  • 农林牧渔板块居资金净流入首位
  •  
    2013年10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铁矿石期货18日上市
    央行续发55亿三年央票
    券商直投有望进一步松绑
    平安证券年底恢复保荐资格
    中证500行业指数系列
    即将发布
    投资重心将转向主板
    CPI上涨羁绊反弹步伐
    获利资金出逃导演富国创业板B跌停
    农林牧渔板块居资金净流入首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重心将转向主板
    2013-10-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行情演绎至今,创业板渐显疲态,新兴产业股也渐渐从高峰滑落,此时,以并购重组为突破口的价值投资主题开始悄然升温,投资焦点将向主板转移。

      首先从指数表现上,将由创业板逐步向中小板和主板转移,即创业板指数高位宽幅震荡,以中小板指数为桥梁,上证指数逐步转强。具体而言,创业板综指创出历史新高之后,技术上已失去新的追求目标,一个大V形反转格局的构建也需要有一个相对复杂的颈线震荡期。估计年末至明年初,创业板综指以历史高位1220点为重心进行宽幅震荡,在月K线形态上至少需要数月时间。相对而言,中短期内,中小板综指还有空间与动力,比较直观的是,中小板综指在8月底实现头肩底颈线突破之后,其形态量度升幅目标为6700点附近,目前仍有10%左右的空间,此空间也是引导创业板向主板过渡的桥梁。上证指数将以突破500日均线为目标,周一正在站在此均线位置2236点之上,正站在由熊转牛的临界位置,估计短期内会有一次较强的惯性上攻。

      投资主题由此前单纯的新兴产业、制度变革创新的主题炒作,逐步转向多元化,其中以并购重组为突破口,融合新产业、新制度,引导价值投资主题。此轮并购重组的本质并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的重组题材炒作,其核心价值体现为推动新兴产业的外延式扩张,迅速做强做大,其次是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本轮并购重组的能量释放时间会较预期的更长,影响的行情或群体更为宽广。

      我们最为看好的是新产业的购并重组。像互联网给文化、金融等传统消费服务业的机遇,对资本市场而言,核心表现为行业并购价值。既有行业内的横向兼并,也有产业链的整合。从大方向上说,不仅是互联网,文化娱乐、健康(医疗和食品)、信息消费等产业都隐含众多并购机会。在新经济背景下,新行业的市场空间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并购重组的潜力。像文化产业、医疗健康产业,行业占GDP的比重由目前5%左右逐步上升至10%以上,达到目前英美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按保守测算,该产业规模会达5-8万亿以上,当前文化传媒、医药的行业总市值约5000亿和1万亿,其成长空间显而易见,也隐含大量产业购并机会。信息消费的成长空间更为明显,宽带中国、信息安全、物联网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会全面吸引资本的投入,像中创信测的并购案例估计还会不断出现。

      当然,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了新的活力。通常而言,经济调整周期(谷底),企业本身缺乏足够能力实施行业间的购并重组,然而,重组鼓励政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支持,上市公司的优势将得到显现。传统服务业的整合是比较容易实现突破的,如商业百货,就有苏云电商为代表。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掀起,带来金融业的鲶鱼效应,海通证券也公告出资43亿收购恒信融资租赁公司金融集团,一批机制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大型券商有望逐步转强,像民生银行、中信证券等有望成为推动主板转变的重要群体。此外,较为独立的军工资产整合也值得关注,中国重工重组注入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打响第一枪,据预测,未来几年军工资产证券化率会由目前的35%上升至70%,中间的机遇不小。当然,像产能过剩的电解铝等行业,也会在资本的力量支持下进行行业内的购并整合,不过,这类行业要步入新的上升通道并不容易,还需要等待宏观经济整体拐点的出现。

      (执业证书:S1450611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