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公募基金在大变局中如何跨越“峭壁”
  • 金融行业成“裸官”外逃重灾区
  • 上海自贸区开启沪港合作竞争新里程
  • 上调消费税
    安倍的一着险棋
  • CPI意外破3:通胀上行新周期或已启动
  •  
    2013年10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公募基金在大变局中如何跨越“峭壁”
    金融行业成“裸官”外逃重灾区
    上海自贸区开启沪港合作竞争新里程
    上调消费税
    安倍的一着险棋
    CPI意外破3:通胀上行新周期或已启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自贸区开启沪港合作竞争新里程
    2013-10-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建

      香港金融体系在风险管理、定价机制及制定准则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配合国家处理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等事务上的角色无可替代。而金融创新是上海自贸区建立的重要方面,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沪港两地可发挥各自优势,在国家金融战略中形成合理分工或交叉合作。

      ⊙张 建

      

      这些天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营,始终是香港特区政界、商界、学界和舆论界高度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基于不同的认知和利益需要,香港各界格外在意上海自贸区对香港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港岛各界对此的感觉也比较复杂,呈现出挑战论、机遇论、合作论、自我反省论等多种论调。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此作一番比较和鉴别,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因为如果对这些问题把握不好,可能大大影响对沪港竞争、合作关系的再认识,以及未来香港的定位。

      先说挑战论。这种观点认为,上海自贸区将对香港造成很大冲击,对香港经济带来负面影响,香港将因此丧失竞争优势,香港的经济地位将会面临上海的挑战。上海实现规则国际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之后,香港向来引以为傲的经贸、金融优势将大大减弱,上海甚至在金融、航运等领域将逐步取代香港的地位。如果上海自贸区实现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利率市场化等先行先试,将不可避免地冲击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业务,香港将面对直接和激烈的竞争,香港将失去其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更悲观的认识是未来自贸区在内地其他地方可复制时,香港的“剩余价值”便大大降低,对香港的“半替代”格局或可形成。

      次说机遇论。这种观点认为,香港地位不可能被完全取代,香港一直在竞争环境中发展。30多年来内地每一次改革都给香港带来机遇,如今面对内地新的改革机遇,香港应努力应对,继续扮演辐射内地、融通世界的国际大都会角色。特别是香港应积极、充分利用和落实CEPA,大力推动内地与香港的合作,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并不构成“零和博弈”,反而将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更巨大及多样化的资产池,令香港受惠。沪港竞争的确存在,但这种竞争是良性的。香港尽管已有发展多年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但受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的限制,规模不够大、产品不够多。如果上海自贸区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届时人民币会有更多用途,对香港整体的影响是正面的。上海自贸区重点在于推动金融、服务贸易,而这正是香港的优势所在。在服务贸易领域,香港机会众多。此外,新一轮改革将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机构进入内地,预计这些国际机构仍会以香港作为其地区总部或地区管理基地,令香港获益。

      再说合作论。这种观点认为,上海自贸区也会参考香港的做法,在自由化及国际化程度上亦必逐步趋近香港,但终归是内地特别是上海的开放模式,故必将有很多与香港不同之处。原因是沪港间在政制、法制和经济体制、结构等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上海和香港应发挥各自优势,协调互动,积极探索更多合作的模式,共同为国家战略服务。有香港学者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会削弱香港的发展空间,在人民币业务方面,香港未来可专注发展不涉及在岸市场的第三方人民币交易业务。相比香港,上海自贸区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难度更大,其区内区外资金流向控制存在很大挑战。由于香港的法律环境更公平、更有保障,初始阶段跨国公司仍会倾向于将地区总部设在香港,在香港监督上海的业务。

      而自我反省论的观点呈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上海创设自贸区,香港已成“自残区”,港人、港企不怕上海的竞争,但担心港人可能继续在政治纠缠、政治内耗中,让社会空转,前途堪虞。时下的香港社会,有种处处泛政治化的倾向,时时民粹主义泛滥,如果内耗争拗,人心躁动,政府动辄得咎,被边缘化也就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则认为香港也可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经验,检视香港的发展弱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情况,寻求新的增长点,力保优势,在巩固现有优势产业之余,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为香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笔者看来,在上海创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事实上推动沪港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深化沪港在金融创新领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双方大可主动研究和争取在合作上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和自主权。

      当前,大城市的治理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香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体系中积累了诸多先进的经验,这对上海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可考虑加强两地在城市发展方面互相参与对方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共同探索和构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治理方式。

      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体系在风险管理、定价机制及制定准则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配合国家处理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等事务上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而金融创新是上海自贸区建立的重要方面,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沪港两地可发挥各自优势,在国家金融战略中形成合理分工或交叉合作,共同在国际金融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上海虽然不具备广东那样与香港合作的地缘优势,但上海具有较强的资源全球配置和投送能力,这正是沪港可以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重要凭借。沪港发挥各自的优势,良性互动,也是服务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有助于国家经济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沪港双方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沪港经贸合作会议”的平台作用,共同探索在国家战略框架下的沪港合作新里程。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