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艺术资产
  • 5:艺术资产
  • 6:财经新闻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
  • 10:评论
  • 11:特别报道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封面文章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下一轮的结构性热点在哪里
  • 价值大佬们的卷土重来
  • 如果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
  • 最近成立的十只偏股型基金
  •  
    2013年10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下一轮的结构性热点在哪里
    价值大佬们的卷土重来
    如果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
    最近成立的十只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果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
    2013-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比尔·格罗斯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没有人可以预测,美联储何时回真正启动停止量化宽松的比赛。但显而易见,股市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毕竟,自2009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指数已经增长了一倍以上,美国股指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大规模政府赤字和大银行支票和那些奇思妙想的大型投资者,共同推动的宽裕市场环境。

      但股票并不是这些宽裕货币的政策目标,量化宽松政策本身也不是。资产价格才是央行几乎唯一的重点。但如果这些都发生了变化,可能市场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波动局面。

      总体来看,金融市场经历的雷曼事件后五年里,这个市场已经逐步适应了资本过剩的状态。对长期经济成长持怀疑态度的经济学家为之开出的药方得到了切实的执行,强而有力的大政府,通过产生大量的财政赤字,反过来会稳定企业利润和金融资产的价格,并最终达到启动长期实体经济的目标。

      另一方面,大银行的政策也被推动。所谓的大银行,指的是中央银行的庞大动员能力,当央行以较低的利率和准备金要求,持续刺激民间借贷通过货币渠道放大的话,它可能和前者的大政府一同担当未定资产价格的功能。前两者的组合,也是过去30多年,整个发达经济体一直采取的手段,我们所称的“旧常态”。

      目前来看,唯一且最大的问题是中长期3~4 %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在发达经济体内是非常难以达到的目标。所有的启动经济政策都依赖一个最终牌——经济增长有着增长潜力。但不幸的是,在一种“新常态”的世界里,经济增长是放缓的。

      也许有些经济学家无法想象,当债务在赤字爆棚和利率趋零之间,最终会在哪个点产生破坏性作用。但是就如同心脏病人不能长期承受碳酸饮料一样,结合了零利率和过去负债比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将最终或者已经开始威胁到实体经济中的融资和投资总量。随着利率接近零点,中期和长期债券的投资者将成为大银行依赖的主要扩张力量,而当他们的购买能力也逐渐变少后,资产购买行为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结束。量化宽松的购买力扩张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危害会最终体现。

      总之,对于负债累累的经济体而言,长期的利率接近零,实际上只会绑定多余的受害者。而且这样的经济拯救模式是难以达到稳定状态的。但大政府,大银行达到极限之后,私人拥有的巨额投资组合的大投资者也会开始提前离开球场。这就是为什么,但真正困难来临时,类似人工类固醇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可能拯救市场。

      而经济体外的“大投资者”们则是这个格局的另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在许多情况下,美国的经济波动会导致“全球经济不稳 ”,这也是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包括一些人工制造巨额贸易赤字或盈余的经济体(比如日本)愿意持有美元货币和政府债务的原因。但这种不平衡最终会国内或国际投资者的担心和关注,这个结构本身不是创建了一个一个稳定的资产结构看,恰恰是搭建了一个不平衡的财政基础。

      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要开始预期,面对市场不稳定时候的结局方案。当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时候,投资者的选择是什么?寄希望于在越来越不稳定的环境中牟利,或者寻找最稳定的资产?答案多半是前者。

      在极端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不得不回归于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现金,比如美元,欧元或英镑。但通常情况下,对于债券投资者而言,他们至少可以形成的基础的配置曲线和策略,避免具有较高的风险/比率的投资选项。

      未来的时间不会一马平川,平稳只是过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