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3: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4: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5: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6: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7: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市场
  • 10:新闻·金融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上接B6版)
  •  
    2013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B7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7版:信息披露
    (上接B6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接B6版)
    2013-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香港中科自本次收购事实发生之日(2013年10月15日)前六个月未有买卖正和股份挂牌交易股票的情形。

    二、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前6个月内买卖股票情况

    香港中科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自本次收购事实发生之日(2013年10月15日)前六个月内没有买卖正和股份挂牌交易的股票。

    香港中科为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没有监事。

    第九节 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控股股东的财务资料

    一、信息披露义务人财务资料

    香港中科成立于2011年3月,没有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经营记录。下述财务信息为香港中科2011年-2012年财务报告中相关信息,其中2012年财务报告经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

    (一)香港中科2011~2012年度财务报表

    1、2011年及2012年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项目2012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34,067.400.81
    其他应收款381,422.74 
    流动资产合计415,490.140.81
    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54,657.86 
    长期待摊费用48376.79 
    非流动资产合计103,034.65 
    资产总计518,524.790.81
    流动负债  
    其他应付款1,279,959.15 
    流动负债合计1,279,959.15 
    负债合计1,279,959.15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406,415.030.84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1,015.02-0.03
    未分配利润-1,166,834.37 
    所有者权益合计-761,434.360.81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518,524.790.81

    2、2011年度及2012年度利润表

    单位:元

    项目2012年2011年
    营业收入  
    管理费用1,125,613.96 
    财务费用21,145.53 
    营业利润-1,166,834.37 
    利润总额-1,166,834.37 
    净利润-1,166,834.37 
    综合收益总额-1,166,834.37 

    3、2011年度及2012年度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项目2012年2011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77,644.37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7,644.37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161,404.48 
    支付的各项税费26,654.24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375,606.3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63,665.0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86,020.71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37,379.52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37,379.5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7,379.52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405,399.190.83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1,252,067.63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657,466.820.8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57,466.820.8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4,066.590.81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0.81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4,067.400.81

    (二)香港中科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审计意见

    香港中科2012年财务报表已经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中汇所出具中汇会审[2013]2877号《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如下:

    “我们认为,香港中科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香港中科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2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香港中科公司2011年度、2012年度均未开展生产经营,无任何营业收入,截至2012年12月31日累计亏损1,166,834.37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864,469.01元,香港中科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十三中已详细披露了公司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保持其持续经营拟采取的措施。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三)香港中科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制度及主要会计政策

    1、会计期间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记账本位币

    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3、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4、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对发生的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合人民币记账。对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发生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外币折算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遵循下列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当期平均汇率折算;

    (3)按照上述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4)现金流量表采用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当期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6、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

    (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下列情况除外:1)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按照成本计量。

    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2)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按照成本计量;3)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按照如下方法处理: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持有期间所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账面价值扣除原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后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3)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2)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2)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和。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2)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之和。

    (4)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条件

    当收取某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终止或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当金融负债的现实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时,相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5)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确定其公允价值;初始取得或源生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6)金融资产的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将该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且预期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时,确认其减值损失,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减值损失。

    7、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确认标准和计提方法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标准应收账款——单户金额10万元(含)以上的款项;

    其他应收款——单户金额10万元(含)以上的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经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的,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经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将其划入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若干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组合名称确定组合的依据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账龄组合以账龄为信用风险组合确认依据账龄分析法
    关联方组合以款项性质为信用风险组合确认依据不计提坏账
    押金、备用金组合以款项性质为信用风险组合确认依据不计提坏账

    以账龄为信用风险组合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账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其他应收款计提比例(%)
    1年以内(含1年,下同)5.005.00
    1-2年10.0010.00
    2-3年40.0040.00
    3年以上100.00100.00

    (3)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有确凿证据表明可收回性存在明显差异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4)对于其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预付款项等),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8、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的确定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及收益确认方法

    1)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3)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以抵销。

    (3)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依据

    按照合同约定,与被投资单位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的,认定为共同控制;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的,认定为重大影响。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测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以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减值的,按照类似投资当时市场收益率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9、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3)固定资产分类及折旧计提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分类计提。各类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率和年折旧率如下:

    固定资产类别预计使用寿命(年)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
    办公设备3033.33
    电子设备3033.33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单独计提折旧。

    (4)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其可收回金额。

    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单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确认其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计提各单项资产的减值准备。

    上述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5)其他说明

    1)因开工不足、自然灾害等导致连续3个月停用的固定资产确认为闲置固定资产(季节性停用除外)。闲置固定资产采用和其他同类别固定资产一致的折旧方法。

    2)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或者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则终止确认,并停止折旧和计提减值。

    10、长期待摊费用的确认和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支出入账,在受益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则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1、收入确认原则

    (1)销售商品

    商品销售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1)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2)公司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

    (2)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在同时满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12、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1)政府补助在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予以确认:1)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2)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2)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义金额计量。

    (3)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数之间的差额),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会计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则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转回减记的金额。

    (4)公司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1)企业合并;2)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5)当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且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负债同时进行时,本公司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

    当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是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负债时,本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

    (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前期差错更正说明

    本公司本期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及无重要前期差错更正事项。

    二、信息披露义务人控股股东财务资料

    CHINA SINO-SCIENCE成立于2011年3月,没有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经营记录。下述财务信息为CHINA SINO-SCIENCE2011年~2012年财务报告中相关信息,其中2012年财务报告经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

    (一)CHINA SINO-SCIENCE2011~2012年度财务报表

    1、2011年度及2012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项目2012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34,073.686.30
    其他应收款381,422.74 
    流动资产合计415,496.426.30
    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54,657.86 
    长期待摊费用48,376.79 
    非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总计103,034.65 
    流动负债518,531.076.30
    其他应付款  
    流动负债合计1,721,535.41 
    负债合计1,721,535.41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6.56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0.236.56
    未分配利润-1,203,010.67-0.24
    所有者权益合计-1,203,004.34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518,531.076.30

    2、2011年度及2012年度利润表

    单位:元

    项目2012年2011年
    营业收入  
    管理费用1,161,790.23-
    财务费用21,145.540.02
    营业利润-1,203,010.65-0.02
    利润总额-1,203,010.65-
    净利润-1,203,010.65-0.02
    综合收益总额-1,203,010.65-0.02

    3、2011年度及2012年度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项目2012年2011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98,468.42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8,468.42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161,404.48 
    支付的各项税费26,654.24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375,606.3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63,665.0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5,196.66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37,379.52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37,379.5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7,379.52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6.56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6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0.02-0.26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4,067.386.30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30-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4,073.686.30

    (二)CHINA SINO-SCIENCE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审计意见

    CHINA SINO-SCIENCE2012年财务报表已经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中汇所出具中汇会审[2013]2876号《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如下:

    “我们认为,中国中科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中国中科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2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中国中科公司2011、2012年度均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无任何营业收入,累计亏损1,203,010.65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1,306,038.99元,中国中科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十四中已详细披露了公司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保持其持续经营拟采取的措施。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三)CHINA SINO-SCIENCE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制度及主要会计政策

    1、会计期间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记账本位币

    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3、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4、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对发生的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合人民币记账。对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发生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外币折算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遵循下列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当期平均汇率折算;

    (3)按照上述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4)现金流量表采用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当期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6、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

    (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下列情况除外:1)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按照成本计量。

    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2)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按照成本计量;3)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按照如下方法处理: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持有期间所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账面价值扣除原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后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3)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2)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2)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和。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2)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之和。

    (4)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条件

    当收取某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终止或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当金融负债的现实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时,相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5)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确定其公允价值;初始取得或源生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6)金融资产的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将该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且预期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时,确认其减值损失,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减值损失。

    7、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确认标准和计提方法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标准应收账款——单户金额10万元(含)以上的款项;

    其他应收款——单户金额10万元(含)以上的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经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的,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经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将其划入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若干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组合名称确定组合的依据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账龄组合以账龄为信用风险组合确认依据账龄分析法
    关联方组合以款项性质为信用风险组合确认依据不计提坏账
    押金、备用金组合以款项性质为信用风险组合确认依据不计提坏账

    以账龄为信用风险组合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账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其他应收款计提比例(%)
    1年以内(含1年,下同)5.005.00
    1-2年10.0010.00
    2-3年40.0040.00
    3年以上100.00100.00

    (3)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有确凿证据表明可收回性存在明显差异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4)对于其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预付款项等),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8、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的确定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及收益确认方法

    1)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3)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以抵销。

    (3)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依据

    按照合同约定,与被投资单位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的,认定为共同控制;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的,认定为重大影响。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测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以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减值的,按照类似投资当时市场收益率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9、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3)固定资产分类及折旧计提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分类计提。各类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率和年折旧率如下:

    固定资产类别预计使用寿命(年)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
    办公设备3033.33
    电子设备3033.33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单独计提折旧。

    (4)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其可收回金额。

    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单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确认其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计提各单项资产的减值准备。

    上述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5)其他说明

    1)因开工不足、自然灾害等导致连续3个月停用的固定资产确认为闲置固定资产(季节性停用除外)。闲置固定资产采用和其他同类别固定资产一致的折旧方法。

    2)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或者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则终止确认,并停止折旧和计提减值。

    10、长期待摊费用的确认和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支出入账,在受益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则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1、收入确认原则

    (1)销售商品

    商品销售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1)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2)公司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

    (2)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在同时满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12、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1)政府补助在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予以确认:1)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2)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2)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义金额计量。

    (3)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数之间的差额),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会计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则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转回减记的金额。

    (4)公司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1)企业合并;2)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5)当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且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负债同时进行时,本公司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

    当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是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负债时,本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

    14、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公司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公司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公司在购买日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对于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首先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的,不予以确认。购买日后12个月内,如取得新的或进一步的信息表明购买日的相关情况已经存在,预期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商誉不足冲减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除上述情况以外,确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当期损益。

    15、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所有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

    所有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本公司一致,如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本公司不一致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本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以本公司及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本公司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时抵销本公司与各子公司、各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

    子公司少数股东应占的权益和损益分别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和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份额而形成的余额,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本期若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的,则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将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将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本期若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的,则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将子公司自购买日至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该子公司自购买日至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时,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本公司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

    本期本公司处置子公司,则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时,对于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投资,本公司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本公司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以及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因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而取得的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均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第十节其他重大事项

    香港中科无其他应披露的重大事项。

    声明

    本人(以及本人所代表的机构)承诺本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

    HUI Ling(许玲)

    2013年11月11日

    声明

    本人及本人所代表的机构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信息披露义务人香港中科的权益变动报告书的内容已进行核查和验证,未发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财务顾问协办人签名

    牛春晓

    财务顾问主办人签名

    涂文炜 缪晓辉

    法定代表人签名

    黄耀华

    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1月11日

    第十一节备查文件

    一、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商业登记证、公司注册登记证、法人成立表格、公司章程。

    二、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名单及其身份证明。

    三、收购人关于收购上市公司的相关决定;通过协议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当事人就本次股份转让事宜开始接触的时间、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

    四、与本次权益变动有关的的股份转让协议。

    五、权益变动资金来源的协议,包括借贷协议、资产置换及其他协议

    六、收购人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之间在报告日前24个月内发生的相关交易的协议、合同;

    收购人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之间已签署但尚未履行的协议、合同,或者正在谈判的其他合作意向;

    七、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两年发生变化的说明

    八、在事实发生之日起前6个月内,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单及其持有或买卖上市公司股份的说明

    九、收购人所聘请的专业机构及相关人员在事实发生之日起前6个月内持有或买卖被收购公司、收购人(如收购人为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

    十、香港中科关于对收购义务作出承诺的说明

    十一、收购人不存在《收购办法》第六条规定情形及符合《收购办法》第五十条规定的说明;

    十二、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2011年财务报告及2012年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十三、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十四、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关于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调整海南正和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方案的专项法律意见;

    十五、HUI Ling关于避免与海南正和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

    十六、CHINA SINO-SCIENCE INTERNATIONAL OIL HIGH-TECH COMPANY LIMITED 2012年审计报告

    上述文件备查地点:本公司住所地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

    附表:

    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附表

    基本情况
    上市公司名称海南正和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所在地海口市国贸大道2号海南时代广场17层
    股票简称正和股份股票代码600759
    信息披露义务人名称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注册地Office1, 22/F., Tower2, Lippo Centre, 89 Queensway, Admiralty, HongKong
    拥有权益的股份数量变化增加 √

    不变,但持股人发生变化 □

    有无一致行动人有 □ 无 √
    信息披露义务人是否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是 □ 否 √信息披露义务人是否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 □ 否 √
    信息披露义务人是否对境内、境外其他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是 □ 否 √

    回答“是”,请注明公司家数

    信息披露义务人是否拥有境内、外两个以上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 □ 否 √ 回答“是”,请注明公司家数
    权益变动方式(可多选)通过证券交易所的集中交易 □ 协议转让 √ 国有股行政划转或变更 □ 间接方式转让 √ 取得上市公司发行的新股  □ 执行法院裁定 □ 继承 □ 赠与 □

    其他 □ (请注明)

    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前拥有权益的股份数量及占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比例

    持股数量: 0 持股比例: 0

    本次发生拥有权益的股份变动的数量及变动比例

    变动数量: 361,300,347 变动比例: 29.6119%

    与上市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持续关联交易是 □ 否 √
    与上市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是 √ 否 □
    信息披露义务人是否拟于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是 √ 否 □
    信息披露义务人前6个月是否在二级市场买卖该上市公司股票是 □ 否 √
    是否存在《收购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情形是 □ 否 √
    是否已提供《收购办法》第五十条要求的文件是 √ 否 □
    是否已充分披露资金来源是 √ 否 □
    是否披露后续计划是 √ 否 □
    是否聘请财务顾问是 √ 否 □
    本次权益变动是否需取得批准及批准进展情况是 □ 否 √
    信息披露义务人是否声明放弃行使相关股份的表决权是 □ 否 √

    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

    HUI Ling(许玲)

    2013年11月11日

    信息披露义务人:香港中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人(签名):

    HUI Ling (许玲)

    2013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