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3: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4: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5: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6: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7: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市场
  • 10:新闻·金融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储量摸底先行 页岩气配套政策酝酿出台
  • 昔日购入染料巨头业绩复苏 浙江龙盛抄底德司达结硕果
  • 多地打造航空航天基地 航空设备股受益
  • 鲁能125亿房地产资产注入广宇发展
  • 4.5亿收购上海达克罗
    万丰奥威跨界涂覆领域
  • 国际多个单抗药临“专利悬崖” 国内上市药企加紧布局
  • 中药降价年内“落地” 注射液将首当其冲
  •  
    2013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新闻·公司
    储量摸底先行 页岩气配套政策酝酿出台
    昔日购入染料巨头业绩复苏 浙江龙盛抄底德司达结硕果
    多地打造航空航天基地 航空设备股受益
    鲁能125亿房地产资产注入广宇发展
    4.5亿收购上海达克罗
    万丰奥威跨界涂覆领域
    国际多个单抗药临“专利悬崖” 国内上市药企加紧布局
    中药降价年内“落地” 注射液将首当其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药降价年内“落地” 注射液将首当其冲
    2013-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宦璐 ○编辑 邱江

      

      上证报记者最新获悉,新一轮中药价格调整年内“落地”,具体调整的原则是“有升有降有保”,以下调为主。据国药控股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透露:“包括进基药目录的中药独家品种也一样会降价,幅度甚至会超过10%。”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价对中药注射液的调整幅度可能最大,上海凯宝、昆明制药、中恒集团等以中药注射液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将迎来业绩大考。

      价格“有升有降有保”

      自199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启动了药品价格调整31次。其中,最近一次的化学药品降价共涉及20类药品、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而中成药的最近一次降价是在2009年,当时有超过1000个基本药物品规整体下调价格12%。

      2012年9月,国家物价局开始对一些中成药品种的成本、利润进行调研。2012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报送部分中成药成本价格等信息的通知》,收集中成药价格信息,为中成药价格评审工作提前进行了相应准备,筹谋最新的中药价格调整。据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在最新的中药价格调整上,发改委研究了一个有别于化学药的调整方法,即有升有降有保。其中,大部分中药价格将下调;对于部分价格在5元以下的中成药,以及部分已经不能保证生产的药品品种,价格将保持稳定甚至上调。

      上周在京参加中药价格调整专家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提价有三个条件:首先,要达到已定价并收载于2010年版药典;其次,中药材成本占制造成本50%以上,主要药材是野生或多年生,尚未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或受地址、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且近5年价格持续上涨超过6倍的;最后,市场价格与最高零售限价之间的价差不超过25%。

      “公司的中药产品是独家品种,可能也会遭遇降价,但通过进入基药目录,以及我们加强对基层渠道的建设,明年将快速拉动销量,足以弥补在价格方面的损失。”一家中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总监表示。

      中药注射液厂商迎大考

      中药注射剂的高毛利率将是导致其降价的主要因素。多家相关公司的财报显示,上海凯宝的痰热清注射液的毛利率达到84.29%;中恒集团的血栓通系列毛利率达85%。而且,在每年的药品销售排行榜上,始终不乏中药注射液的身影。如步长集团的丹红注射液已经实现50亿元的年销售额;中恒集团的血栓通在2010年的销售额排名第二,仅低于杭州赛诺菲的波立维。

      “生产中药注射液的昆明制药上半年营收才增长18%,而利润却增加了46%。”中国中医药协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药注射液的利润空间过高,将导致其降价幅度“最剧烈”。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药注射剂的定价过高,通常较其他常规剂型的药品价格高出2-3倍,销售等各环节都能从中受益,这为中药注射剂的推广、使用开了“绿灯”。而且,由于住院可以100%报销,因此医院大量将中药注射液使用于住院病人。

      医保商会中药部相关人士对记者称,除了价格加大管理外,国家对中药注射剂的新产品审批也将趋严,不仅新品种很难获批,对老品种的安全性再评价也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