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3: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4: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5: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6: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7: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市场
  • 10:新闻·金融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新航标 权威经济学家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 剧锦文:核心是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 张燕生:可媲美十一届三中全会
  • 新型城镇化 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 华生:市场化改革方向已定
  • 邱晓华:新表述、新要求都是亮点
  • 张卓元:这是一次真正的全面深化改革
  •  
    2013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3版: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新航标 权威经济学家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剧锦文:核心是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张燕生:可媲美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型城镇化 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华生:市场化改革方向已定
    邱晓华:新表述、新要求都是亮点
    张卓元:这是一次真正的全面深化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型城镇化 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2013-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南方宝元、南方稳健、南稳贰号基金经理 应帅

      城镇化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自然演变的结果,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世界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并且还将继续增长。

      1978年到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8%提高到52.7%,城市人口提高到7.1亿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向城市人口的净迁移。农村生产劳动力的大量释放并且进入了城市的产业领域,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因此加入了全球产业链和全球贸易的大潮之中,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之一。展望未来,新型城镇化在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方面将依然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我国实际的城镇化率还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与我国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左右的平均水平。在未来20-25年里,中国的城镇化还将处于相对较快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还比较低下,随着农业机器的普及,规模化和现代化还将继续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进一步释放农村过剩劳动力,农村人口还将继续向城市迁移。

      其次,如果说过去城镇化是主要解决了扩大投资、满足外需的任务,那么未来的城镇化将是新型城镇化,它的核心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作用”。可以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会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存在很大的不一致。201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人口规模为6.9亿人,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人口规模为4.6亿,两者差距达到2.3亿。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这一部分人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得到较大保障后,终将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之中,保障房、养老、教育和医疗等都将得到巨大的投资,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最后,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具有更长期的生命力,并将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继续深化,同时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无论是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促进人口的城镇化,深化改革都势必在行。改革、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将形成良好的正反馈循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