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3: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4: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5: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6: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7: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市场
  • 10:新闻·金融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金融类信托产品规模激增 信托资金入市步伐加快
  • 基金双十一首秀 易方达富国销售最火
  • 个股估值偏高 机构看淡手游电商板块未来走势
  • 资金规模仅10亿 期货资管惨淡运行一周年
  •  
    2013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财富管理
    金融类信托产品规模激增 信托资金入市步伐加快
    基金双十一首秀 易方达富国销售最火
    个股估值偏高 机构看淡手游电商板块未来走势
    资金规模仅10亿 期货资管惨淡运行一周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金规模仅10亿 期货资管惨淡运行一周年
    2013-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见习记者 王宁 ○编辑 梁伟

      

      去年11月16日开闸的期货资管业务,即将迎来周岁生日。上证报记者日前多方了解获悉,目前该项业务市场资金规模仅10亿元左右,今年上半年收入不过329.45万元,多数期货公司仍“光说不练”。

      是什么牵绊了期货资管业务的脚步?市场是否对该项业务仍存信心?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这是投资者对于期货资管产品认识理念不足,参与门槛较高等因素所致,业务开展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期货公司研究能力不强,产品数量发行也参差不齐,部分公司甚至还未推出任何产品。

      不过,在私募、券商等机构扶植下,未来期货资管业务发展前景仍可期,两三年内市场主力军仍将是期货私募,目前券商也在加速入场,预期不久期货资管会进入大展宏图时期。

      市场仍然缺乏公信力

      截至目前已公示的情况来看,共有27家期货公司获得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不过,据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多家获得资质的期货公司仍处于“碎步慢跑”阶段,部分公司旗下甚至还未推任何产品。从各公司开展情况来看,目前资管市场规模也只有10亿元左右。

      无独有偶,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一项统计数据来看, 上半年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总收入为2380.32万元,其中投资咨询收入为2050.86万元,而资产管理收入仅为329.45万元。

      早在期货资管业务开闸前后期,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就曾表示,根据国内期市容量,永安期货的资管业务规模也就3亿元,未来可能会达到5亿元。计算后其资管业务年收益也仅1000多万元。

      以上数据仿佛印证了业内人士的担忧。

      目前期货公司产品数量发行呈现参差不齐局面。据了解,中国国际期货目前共发行了15款资管产品,其中3款是针对国债期货而设计的。浙江一些期货公司所发行数量也仅不足10款,部分公司旗下甚至未有任何产品推出。

      期货资管业务缘何发展缓慢?中国国际期货常务副院长王红英表示,除了投资者对于期货资管的认识理念不足外,进入门槛高也是原因之一。例如,“专户一对一模式”规定单个客户门槛为100万元。

      王红英认为,期货资管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关系,欧美资管市场在专业化道路上已经树立了比较好的公信力,而国内证券期货市场历史较短,缺乏相应公信力。

      与私募、券商合作或是出路所在

      记者了解,目前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主动型。期货公司通过培育自身投资能力,由公司员工担任投资经理并发行产品。二是通道型。引入期货私募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由期货私募担任投资顾问。由于更多期货投资高手是在民间,第二种模式正成为期货资管业务发展的主流模式。

      据中国国际期货人士表示,目前该公司与私募合作发行的资管产品多达三十余款。从产品数量来看,合作发行规模已远远超过了自行开发的产品规模,未来还会继续跟私募合作。“未来两三年期货资管业务还将以私募为主,毕竟目前大发展条件尚不具备。资管产品前期还以保值为主、增值为辅,后期会逐渐以增值为主、保值为辅。”北京地区某期货公司人士表示。

      在泛资管时代背景下,期货资管出路何在?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要多给私募提供展示的机会外,走合作类产品之路也是一个方向。与基金和券商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虽然市场对期货私募比较陌生,但可以以结构化产品为主,保证产品的风险和盈利能力。

      据了解,目前南方一些期货公司已经和私募券商等机构相合作,这类模式都是独立于期货公司之外的,专门成立资管公司,提升专业化要求。从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专业化道路更重要。信达证券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券商和期货资管合作将是必然的,目前已积极对期货资管产品进行相关的研究及人才储备。

      事实上,一些券商系期货公司与券商已经展开了资管合作。例如深圳某券商与旗下的期货子公司签订的“买方与卖方”协议规定:双方可以借助优势共同展开合作,但不允许一方向另一方抢夺客户资源。

      对券商来说,会增强券商资管产品多样化竞争力;对期货公司而言,不仅能够拓宽客户和资金来源,而且还能与券商、基金、信托、QFII等机构关系更加密切,使得期货公司的产品研发更加专业化,进而提升期货公司投研水平。

      信达证券资管人士表示,虽然期货资管业务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明显次于信托、基金子公司资管业务发展,但任何产品的投入都需要投资者逐步认知的过程,往往要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未来期货资管产品将具备券商特色,资管产品在能够满足大股东(券商)客户需求时,也能够满足现有的期货客户。现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因素,对冲类产品会成为主流产品,主要以中低风险、期现结合为特色。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券商资管增加期现结合策略,则能够更好地丰富产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