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上证观察家
  • A3:评论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地方国资市场化改革陆续启程
  • 借壳上市申报格式“刷新” 申请人需额外提供IPO必交的四类报告
  • 肖钢架构法治资本市场的法规体系
  •  
    2013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地方国资市场化改革陆续启程
    借壳上市申报格式“刷新” 申请人需额外提供IPO必交的四类报告
    肖钢架构法治资本市场的法规体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地方国资市场化改革陆续启程
    2013-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全泽源

      

      一场以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为目标,以市场化为手段的国资改革新戏将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演。

      上证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上海、广东、深圳、山东、重庆、青海、贵州、无锡等地,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方向,正加紧制定或完善当地国资改革方案,上海方案拟于下周推出。

      务实的改革必定切中时弊。上世纪90年代“抓大放小”的国企私有化变革为当时国企脱困立下了功劳。时至今天,中国正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如何激发国企活力,让企业在升级转型中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新一轮国资改革的使命。

      不论已在悄然推行的上海,还是尚在草拟方案的山东、广东,均将改革目标指向了产业升级与转型。上海提出,国资国企是促进该市“转型发展”的主力军,改革的一大目标是将“国资委系统80%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目标决定手段。记者采访发现,各地国资改革都将首先推行分类监管,在此基础上,对竞争类国企推行市场化运营;其次则是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并考虑推行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制度。最终,从企业内外两方面提升活力。

      各地改革频现特色。在深圳,经过近10年改革,其国资的证券化率已提升至60%,在分类监管、分类考核等方面也领先国内。为此,明年深圳国资委的重点工作是依法治企。上海国资,身处国际金融中心,又恰逢自贸区新政,因此其国资改革内容更强调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而以资源类企业为主的山东国资,则首先要考虑过剩产能的消化及资源的整合。

      尽管各地方案尚未出台,但一些主动性较强的地方国企已经抢跑。自11月至今,仅沪市就有近10家国企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上周停牌的浦东金桥是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至今,已有逾50家国资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从事后复牌公告看,涉及并购重组居多。可以预见,随着国资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上关于国企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将更加风生水起,其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也值得期待。

      当年英国国企改革帮助英国走出了“英国病”困扰,企业盈利大幅提升,股市长牛20 年。中国资本市场也将收获新一轮国资改革带来的成果。

      申万研报显示,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公司中,中央和地方持股总市值可达14.5 万亿,其中重点等待盘活的竞争型行业持股总市值达到3.9 万亿。新一轮国资改革,就是要撬动这近4万亿的市值,为经济转型增添推动力。

      相关报道详见封二·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