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新闻·市场
  • 5:财富·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研究·财富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以股东视角思考 汇添富民营活力聚焦长期成长投资
  • “淘新”基金收益将有几何?
  • 放眼北极早布局(上接A1版)
  • 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最后冲刺
    投资“港基”如何入乡随俗
  •  
    2013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以股东视角思考 汇添富民营活力聚焦长期成长投资
    “淘新”基金收益将有几何?
    放眼北极早布局(上接A1版)
    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最后冲刺
    投资“港基”如何入乡随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放眼北极早布局(上接A1版)
    2013-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放眼北极早布局

      (上接A1版)

      北极有中国的利益

      正是基于上述战略认识,温家宝去年才会以总理身份亲自出席渝新欧铁路运输线正式开通典礼;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点并不仅仅是中亚,而是更大的棋局;我们才能理解我国政府为何会多年来锲而不舍努力跻身北极理事会,并在今年5月15日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从而在围绕气候变暖后北极布局而展开的地缘外交竞争中赢得了一个关键胜利。取得这项资格后,中国得以跻身北极规则制定者俱乐部,而不是单纯被动地与别人制定的北极规则“接轨”。

      成立于1996年的北极理事会目前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瑞典、芬兰、冰岛和挪威8个成员国,其初衷本来是协调有关北极问题的政策,但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圈内资源开发和贸易航运价值日渐凸显,战略意义大为上升,北极理事会这个组织的“行情”相应水涨船高,不少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申请加入。到本次会议召开前,北极理事会已把一批欧洲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列为观察员,另有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欧盟、意大利以及绿色和平组织等一批国家和机构申请观察员身份。而北极理事会决定接受中国与印度、新加坡、意大利、日本和韩国共同成为观察员国,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北冰洋沿岸中国贸易伙伴的利益,更符合国际社会理当践行的公平原则,是中国迈向负责任大国的必要一步。

      我们需要看到,扩大北极理事会并不是其成员国对申请国的单方面恩赐,而是大多数成员国发自内心的期望。北欧国家普遍认识到了这一点,北极理事会要想提高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影响力,就必须增加参与者,否则就很可能沦为一个闭门自娱自乐的小圈子。要开拓北极冰层消融后的航运利益,北冰洋沿岸国家就需要贸易和航运大国配合;要开发北极圈矿产资源,他们最需要的是找到有前途的销售市场。正因为如此,在决定接纳中国等经济贸易大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的会议之后,挪威外交大臣艾德接受电话采访时就直言,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扩大理事会能够增强其在整个世界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北极圈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倘若仅由占全世界人口一小部分的北冰洋沿岸国家小集体决定这些关系全人类命运的事务,并不合理。由于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北极圈之外,如果排斥重要非北极国家参与这个现成的论坛,共同制定北极规则,那么,在这样的生死攸关问题上,非北极国家迟早会被迫另起炉灶,使得北极理事会被彻底边缘化。由此看来,接受中国等非北极人口大国参与,实在是北极理事会及其成员国的理性选择,也是符合全人类公利的最优选择。

      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作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矿产资源进口大国,中国关注气候变暖后北极航道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潜力是天经地义的,也可望为沿岸国家带来最大的经贸利益。由于中国未来将是北极航道最大使用国、北极资源最大开发者之一,所以中国参与制定相关规则,更符合公平原则。

      更重要的是,北极对于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重大影响。须知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在明末的小冰期中,中国更遭受了连续30年的旱灾和瘟疫。回顾历史,我们不能不防患于未然,提前主动对北极科研增加投入,国际上也没有任何理由阻碍五分之一的人类旨在生存的科研探索。

      (作者系知名国际经济、贸易问题专家,专栏作家,现供职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先后主持、参加40余项科研课题,参与编制国家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已出版专著7本,包括《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