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新闻·市场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中国式合伙人”通病怎么治 股东内讧频发 公司治理混乱
  • 首部互联网金融规范性文件将出
  • 山东证监局助力企业上市
  • 吴晓灵建议取消存贷比限制
  •  
    2014年1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中国式合伙人”通病怎么治 股东内讧频发 公司治理混乱
    首部互联网金融规范性文件将出
    山东证监局助力企业上市
    吴晓灵建议取消存贷比限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吴晓灵建议取消存贷比限制
    2014-0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存贷比指标监管和贷款规模控制扭曲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不利于流动性管理和金融稳定。应尽快启动《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工作,取消存贷比指标限制和贷款规模控制”

      ⊙记者 高翔 ○编辑 颜剑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在《金融研究》杂志上发表题为《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文章认为,存贷比指标监管和贷款规模控制扭曲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不利于流动性管理和金融稳定。应尽快启动《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工作,取消存贷比指标限制和贷款规模控制。

      吴晓灵还强调,商业银行创新的核心,绝不能从规避监管约束中来,而应从客户真实需求模式的变革中来。

      对银行贷款规模的变相控制,吴晓灵认为这是央行被动吐出基础货币的应对措施,也是持续多年高顺差的产物,但实质上无异于将它当作一种实物资源来进行分配,与市场经济体制以价值规律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原则不符。

      吴晓灵称,存贷比的约束,使“存款立行”成为普遍经营战略。揽储文化催生了一系列资金掮客“买存款”的现象,鼓励了银行客户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滋生了腐败和套利。

      存贷比还催生了银行在关键时点“冲存款、绕贷款”的所谓金融创新。“冲存款”的行为,导致了M2的波动,增加了央行货币调控的难度。

      吴晓灵称,考虑到修法的程序安排,在《商业银行法》对存贷比指标暂没有取消之前,应尽快改变商业银行存贷比的计算口径,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一般存款统计,同时把同业存款也计入存贷比的分母,承认吸收同业的存款也是资金来源之一,降低一般存款与同业存款之间的套利行为。

      对于同业业务,吴晓灵建议要明确内涵,将同业资金限定于清算、结算用途以及头寸拆借,这类资金不能持续支撑长期资产业务,其他资金均视为一般资产和一般存款,给商业银行以资产负债的自主权,反映资金的真实用途。同时,应尽快引入同业大额长期可转让定期存单,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动负债工具,利用可转让存单规模可控、交易便利、信息透明的优势,扩大同业资金市场中、长期产品种类,稳定商业银行长期资金来源,以支撑中长期资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