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新闻·市场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公司
  • 5:新闻·公司
  • 6:人物
  • 7:评论
  • 8:研究·宏观
  • 9:数据·图表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专栏
  • 13:公司·信息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2014中国梦:一手赚钱 一手积德
  •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向何处去
  • 我在马年的一个最朴实的祝愿——市场博弈不对称之五十四
  • 贝尔福特们的
    江湖
  •  
    2014年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专栏
    2014中国梦:一手赚钱 一手积德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向何处去
    我在马年的一个最朴实的祝愿——市场博弈不对称之五十四
    贝尔福特们的
    江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向何处去
    2014-0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高连奎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互联网金融未来还会如何演绎,或许会有多种多样的预测,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深远影响还只是刚刚开始,则已毫无疑问。

      在大数据时代,一切变化都来得太快。

      现在回过头来看,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2013年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或许是个历史拐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是革命性的,并将深刻地改变传统银行业,重构金融业的生态。

      前几年多数人还不相信网络会对报纸会产生致命影响,而从去年开始,世界范围内不时传来报纸休刊的消息让人们真正信服了这一预言。同样,互联网金融也是如此,伴随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银行虽然也创造了全新的电子渠道,为众多客户提供了以前难以想象的产品。比如据笔者了解,很多智能手机用户就将银行的客户端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中,可以非常便捷地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息,能获得更高收益和更大便利。但传统银行的营业模式毕竟是单一的,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当下人们越来越多样的需求,这就像传统报纸早已开通了各自的官网,虽然也网络化了,但还是抵挡不住大型门户网站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最突出的是对客户的冲击,商业经营必须有固定的客户群,而不同的互联网企业也都各有高招,比如腾讯用即时通讯工具QQ黏住客户,网易用邮箱黏住客户,搜狐用娱乐、体育等产品黏住客户,而新浪的强项则是为名人开通自媒体,这是传统报纸能做到的吗?互联网时代的新闻门户仅仅靠提供新闻肯定是不行的,而人民网、新华网等传统新闻企业转型来的新媒体之所以做不到四大门户那么大,关键还是缺乏黏住客户的手段。同样互联网金融也是一样,阿里巴巴,淘宝本身就有大量的客户,这些客户既包含他们平台上的电商,也包含网购用户,这些客户就是阿里集团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而传统银行即使转型做互联网,也没有哪个具备能黏住各类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不是技术导向的,而是消费者导向的,如今的互联网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里各个角落。智能手机伴随着我们穿行于大街小巷,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处于网络社交之中,这就是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消费者的习惯就是市场,而市场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面对着这样的变化,银行已逐渐或已不能够满足未来客户的需求,现在人们更喜欢足不出户,一切事情通过网络完成。在这强大的互联网金融攻势面前,传统银行靠改变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应变,或许可以稳住一部分市场,但传统银行没法给人提供全新的网络化生活方式,而这只有互联网企业能提供。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现在要的是全新的商业经营模式,而非旧有模式的修补或延伸。

      数据显示,阿里小微信贷的贷款不良率为0.87%,低于我国银行业0.96%的平均水平。有报道称,供应商利用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获得融资的资金成本为每日0.019%,相当于7%的年化利率,远低于同类银行贷款产品的年利率。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依靠的就是其大数据、大网络的科技优势。有了金融大数据的支持,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无论是百度金融中心理财平台支持推出的两款金融产品,还是支付宝的余额宝,都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应对。互联网金融能根据海量网民的搜索,捕捉大众用户的金融需求,以定制化产品深入80%的蓝海理财用户,而传统金融业主要赚得还是20%富人的钱,因为很多传统金融的理财都有一个不低的门槛约束着用户的参与机会。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去识别风险,管理风险,能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为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服务,而传统金融企业至少目前却不具备这样的数据优势。

      从银行传统业务角度看,当下是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三大部分,这三项也是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如果说支付宝的网络支付让传统银行业领教到什么叫“冲击”的话,那么余额宝的网络理财则让传统银行业领教到了什么叫“危机”,这种冲击就是金融脱媒,也就是隔绝了客户与银行的联系,比如余额宝正好卡住了银行资金来源的咽喉,切断、截流了相当一部分银行活期存款来源的渠道,正在动摇传统银行的基础和根本。网络信贷也必将分掉银行很大一部分信贷份额。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互联网金融未来还会如何演绎,或许会有多种多样的预测,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深远影响还只是刚刚开始,则已毫无疑问。

      传统银行业会向何处去?2014年或许会成为历史的分水岭。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