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研究·财富
  • A8:数据·图表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专项投资业务“通道”被堵 券商资产证券化须另寻出路
  • 跨境资金来势汹汹引监管警觉 金融交易税入外汇局“法眼”
  • 人民币急贬背后
    央行有意挤热钱、谋改革?
  • 互联网“鲶鱼”
    激荡金融业“深潭”
  •  
    2014年2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专项投资业务“通道”被堵 券商资产证券化须另寻出路
    跨境资金来势汹汹引监管警觉 金融交易税入外汇局“法眼”
    人民币急贬背后
    央行有意挤热钱、谋改革?
    互联网“鲶鱼”
    激荡金融业“深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急贬背后
    央行有意挤热钱、谋改革?
    2014-0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枫林

      ■新闻分析

      多家海外机构相继发布报告称,人民币近期贬值可能是由于央行为控制热钱、试图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所致;同时,有关“人民币汇率波幅将从1%扩大至2%”、“人民币走软传递改革信号”的声音也不断增多。不过,海外投资者认为人民币汇率仍处于合理交易区间、属短期走软,全年依然维持升值2%-3%的判断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枫林

      

      尽管25日人民币持续下跌,但海外投资者认为人民币汇率仍处于合理交易区间、属短期走软,全年依然维持升值2%-3%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机构陆续宣称“此次贬值在于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打击热钱和套利资金”的同时,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幅从1%扩大至2%”、“这传递出金融改革信号”的声音也在增多。

      而上海自贸区被认为是推进改革的试验窗口。部分海外投资者预计,“未来三年内,上海自贸区离岸人民币产品组合将快速增长、速度仅次于香港”。

      人民币仅短期走软

      “单边升值、汇率波动小的时候,做多人民币几乎‘稳赚不赔’,每年年初通常市场会建立大量人民币多头头寸。”一家外资大行资深外汇交易员告诉记者,“但照最新趋势看,单边押注人民币升值风险越来越大。”

      据该人士介绍,通常一些交易员会通过期权、远期等衍生品来押注人民币,而随着近期人民币在在岸和离岸市场上的下跌,一些短线交易的投资者因此受挫,而长线的投资者也开始调整手中头寸。

      但综合来看,市场仍认为人民币具有公允价值。“尽管人民币连续数日下跌,但仍处于合理的交易区间。”道富银行亚洲销售贸易及研究主管阿米蒂奇25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截至目前,海外机构并未就2014年人民币走势进行调整,认为人民币仅短期走软,仍维持全年升值2%-3%的判断。

      瑞银、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多家机构还相继发布报告称,人民币近期贬值可能是由于央行为控制热钱、试图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所致。

      同样的,在2012年,中国也曾允许人民币在约三个月内贬值1.5%左右,而之后,基本步入稳定升值的通道。

      传递金融改革信号

      “大量海外资金涌入内地市场,会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形成影响。”法兴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师姚炜告诉上证报记者,而就目前市场反馈来看,央行的干预是成功的。

      除挤出短线套利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者之外,海外分析师们还认为,这也向全球传递出中国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的信号,市场需要为迎接更大幅度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做好准备。

      不少机构预计,今年央行将人民币汇率波幅从1%扩大到2%是大概率事件。摩根大通最新报告甚至称,中国可能在2、3个月内将目前人民币汇率的交易区间从1%扩大至2%。

      道富银行最新调查还显示,37%的海外机构投资者预期,人民币价值不会因为金融改革而改变,而仅18%的中国机构投资者持相同观点。

      在预期金融自由化改革对于货币估值的影响方面,预期人民币升值、贬值的机构投资者分别占比40%和35%。

      看好自贸区离岸市场

      海外投资者对于上海自贸区普遍乐观。道富银行调研称,21%受访者认为,上海未来三年内将实现离岸人民币产品组合交易的快速增长,速度仅次于香港。

      “虽然受访者赞同中国香港地区将继续在未来三年主导交易的看法,但上海自贸区将可能是交易迅速增长的第二大市场。而且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上海自贸区、以及未来可能设立的其他自贸区的扩大,使得中国面临迫切的货币相关改革。”道富银行称。

      此外,离岸市场的发展,以及为实现人民币的全面自由化、培育离岸市场而采取的进一步措施,将备受市场关注。

      “2012年年底以来,我们已获得约2.7%的升值。此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4%的收益率使其非常富有吸引力。”一家外资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认为,这种趋势在未来数年仍将持续。

      该人士进一步称,“扩大上海自贸区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作用、支持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实施中国改革议程的主要举措之一,改革将帮助中国融入国际标准的金融市场,连接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