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双重风险下的
    中国经济新动因新出路
  • 论及“互联网思维”,
    你脑中会闪现些什么
  • 披沙录
  •  
    2014年3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书评
    双重风险下的
    中国经济新动因新出路
    论及“互联网思维”,
    你脑中会闪现些什么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论及“互联网思维”,
    你脑中会闪现些什么
    2014-03-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互联网思维》
      商业颠覆与重构
      陈光锋 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评《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

      ⊙杰 夫

      

      在“互联网思维”论说纷纷却又莫衷一是的当下,陈光锋吃了头口水,他以最快的速度“编”出了这本《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算是国内首本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著述。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在陈光锋看来,它包括以下十二大思维(表现):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屌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和整合思维。倘若按类别分,则可将前面提到的思维按顺序每三个为一个单位,四组、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和快。

      难道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了吗?在笔者看来,这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它是的层面,它所揭示的无不例外是互联网从业者惯有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就连陈光锋本人也坦承,他所归纳的“互联网思维十二条”,正是来自雷军的“七字诀”和马化腾的“马七条”的启发。雷军是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金山软件董事长,有“中国的乔布斯”之称(“雷布斯”),而马化腾是社交软件腾讯QQ的创始人,他由此缔造了一个市值达千亿美元、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属三巨头之一的企鹅王国。说它不是的一面,陈光锋并未从学术的规范、理论的高度详解互联网思维,这势必将导致一系列理解偏差或认知的误区。例如,假设他归纳的十二条思维是互联网思维,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就只有这十二条思维?这些思维是并列式的、还是选择式的,如果缺少某几个思维方式,还能叫做作互联网思维吗?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对当前层出不穷的各种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又该去怎样回应乃至批驳?

      身为电商平台九元购创始人和某科技公司总经理的陈光锋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出手很快,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仅就选题角度而言,这本《互联网思维》的确做到了“人无我有”、“应运而生”。但在内容的深刻性、缜密性或严整性等方面,全书不免有观点先行、材料堆砌、生搬硬套之嫌。在行文编排上面,则更像是一篇加长版的“文献综述”或“互联网年度报告”。如果你在这之前翻过一本叫《互联网之美》的书,那么,你很容易将之视为某个系列丛书的姊妹篇,只不过一个讲产业规律,一个讲行业思维。

      然而,且不论陈光锋所提炼的十二条是否已触及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中不少要点确实符合网络产业的运行规律与数字经济的大趋势,同时它又是似曾相识的。像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等,它们就像是阿尔·里斯与劳拉·里斯合写的《互联网商规11条》中部分结论的换一种说法。这对父女俩是“定位”学说的推广者,该理论主张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品牌做到独一无二、在用户心里建立“心智标签”,最典型的案例,同样作为轿车,宝马代表驾驶的乐趣、奔驰象征尊贵的座驾体验,而沃尔沃是安全的表率。另外,像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等,无疑都是产品经理导向的,相关的书目,可参考Marty Cagan的《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Giles Colborne的《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闫荣《神一样的产品经理:基于移动与互联网产品实践》等。

      不问定论,但求讨论,值得肯定的是陈光锋的这本《互联网思维》为人们深入探讨“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提供了素材,也是创造了契机。我们大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丰富自己的见识,并进一步完善理论的建构。从雷军到马化腾,他们都是技术出身、软件工程师,是沃伦·本尼斯和罗伯特·托马斯《极客与怪杰》文本语境下的“极客”,所以陈光锋在总结互联网思维时难免受此影响,这也就预示着,如果遵循着凯文·凯利、劳伦斯·莱斯格、克莱·舍基、尤查·本科勒、约翰·巴洛等“数字思想家”的思维路线,那么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完全就会是另外一个版本。

      就像有人定义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相类似的表述还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重新审视整个商业生态的思考方式。”也有把互联网思维的要义说成是“社会大众在互联网海洋里纵向横向获取的信息,让他们对世界、社会产生新的认识和看法”的。不管是哪一种定义,当我们谈互联网思维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来自互联网业(或数字时代)的范式转变。

      要弄清楚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先得清楚它不是什么。在我看来,首先,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不是营销思维,也不是电商思维,而且它也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它应该是一种系统性的商业思维,适用于所有企业——从卖烧饼的到卖房子的。其次,互联网思维总应该以互联网精神为纲,纲举才能目张。互联网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平等、开放、分享、协作。同时,互联网思维要以网络新模式为目,这些模式包括维基、免费、长尾、众包、众筹、聚联、认知盈余等,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思维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活学活用。最后,互联网思维还得以科技手段为武装,譬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就像海尔的张瑞敏在启动企业的“互联网战略”时所提到的,互联网消除空间距离,使企业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既包括组织架构的网络化,例如决策者到执行者的多平台共同圈、“去中心化”和分布式,也包括机构管理的网络化,用IT手段加强管理效能,降低运营成本。

      以我的理解,互联网思维的积极意义,在于其帮助改变信息分享方式(互联网本身是专注于信息传播的)、提升信息传输效能,从而引发组织的流程再造,重塑企业战略、营运、定位、渠道、定价等布局。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思维究竟是几大思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数字时代没有相匹配的思维模式是不行的。难怪陈光锋连续用几个感叹号、不无声嘶力竭地喊道:在这个时代,不懂互联网思维是不行的!在这个时代,不用互联网思维也是不行的! 移动互联网需要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更需要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