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新闻·市场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余额宝:普惠金融的创新样本
  • 准备金变相保护银行业 国外货币基金不缴准备金
  • 在改革中寻找投资机会
  • 精准布局 进退有序 农银消费主题集中出击成长股
  •  
    2014年3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余额宝:普惠金融的创新样本
    准备金变相保护银行业 国外货币基金不缴准备金
    在改革中寻找投资机会
    精准布局 进退有序 农银消费主题集中出击成长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准备金变相保护银行业 国外货币基金不缴准备金
    2014-03-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巴曙松

      准备金变相保护银行业

      国外货币基金不缴准备金

      ⊙巴曙松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推进相辅相成。上世纪60年代末,在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下,居民储蓄意愿降低、存款增速下降,监管机构不得不考虑放松利率管制,吸引居民存款;到上世纪70年代初,货币市场基金以存款替代品的身份出现,不仅分流了有限的居民存款,还造成存量存款“搬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接下来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近十年“废除Q条例”政策推进期内,美国经济处于严重滞涨时期,为货币市场基金的壮大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以货币市场基金发展沿革为线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迁徙的现象。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低风险、高流动的投资工具,自诞生起就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从持有人结构看,居民、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投资者。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市场经历了两轮快速扩张,增速与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率走势保持高度正相关。

      1971年产品问世时恰逢市场利率下行,甚至低于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认购并不积极;1972年至1974年市场利率上升,利差不断创新高,货币市场基金产品进入第一轮爆发式增长。1977年至1981年美国经济出现更为严重的通胀,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率一度高达19%,带动货币市场基金连续五年净申购。但当通胀缓解、利差收窄时,货币市场基金增速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货币市场基金一方面得益于收益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公募基金市场壮大,发挥了不同投资品种转换期间的流动性管理职能,规模继续保持增长。

      金融危机后,美国对货币市场基金采取了更严格的监管。根据1983年Rule 2a-7规定,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将资产净值稳定在1美元附近,不能投资价格波动较大的证券,被投资证券的剩余久期不得超过13个月。1991年修订后增加了“资产加权平均久期不得超过90天”的要求,限制货币市场基金配置高收益资产,强调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功能,淡化投资功能。2010年在其他金融改革尚未取得进展时,SEC就率先出台了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增补条例,进一步要求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加权平均久期不超过60天;只能投资“在两家大型评级机构获得最高两级信用评级”的信用债;多样化分散投资,持有同一发行人的证券不得超过总资产的5%;持有国债类资产不得低于10%,持有一周内到期资产不得低于20%。2012年SEC曾试图再次修订Rule 2a-7以加强货币市场基金监管,一是允许货币市场基金净值浮动,二是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管理人计提风险准备金,但提案未获通过。

      由于存在挤兑的可能,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就存在着货币市场基金是否应缴纳准备金的争议,危机后这一政策再度被提及,但目前监管机构尚无征收计划。支持者认为,这一举措可帮助货币市场基金应对大额赎回等流动性风险事件。反对者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存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与银行资产状况相比,货币市场基金披露持仓信息、控制资产期限和信用等级等,比银行资产透明度高得多,所以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主要方式是分散投资而非计提存准;准备金侵蚀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降低产品竞争力,是变相保护银行业。(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