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中国第三方理财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 未来M2增速
    仍有下行压力
  • “宽资金、紧存款” 影响债市
  • 银行理财产品
    市场转型探索年
  •  
    2014年3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市场
    中国第三方理财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未来M2增速
    仍有下行压力
    “宽资金、紧存款” 影响债市
    银行理财产品
    市场转型探索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理财产品
    市场转型探索年
    2014-03-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监管层政策动向和银行业发展趋势看,2014年有望成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转型的重要探索年。银行业扭曲的资产负债表结构有望得到扭转和重构,银行资产管理开始走向3.0时代。

      2013年-2014年初,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 “两堵两疏”:在理财资金投向上,减少“变相信贷”,转投债券等标准化工具;在理财资金运作上,摆脱“资金池”,走向透明化,摆脱“刚性兑付”,走向“类公募”化。归纳而言,监管层的目的就是要缓释银行理财业务积聚的风险,逐步扭转银行业扭曲的资产负债表结构。

      由此,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望经历几大变革:

      首先是“资金池”模式或将破灭。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大量采用“资金池”对接“资产池”的运作模式,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低风险、高收益的重要原因。但2013年6月份的流动性紧张充分暴露了该模式的潜在风险。短期内,银行理财“资金池”模式的破灭或将影响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收益率,理财资金投向将更多的转向债券等标准化资产;长期看,“一一对应”的运作模式更有利于银行理财的长远发展。

      其次是“类公募”产品或将得到普及。8号文、银行资管计划试点、网传版107号文均对银行理财产品提出了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只有向“类公募”产品靠拢,才能真正摆脱“刚性兑付”枷锁,回归“代客理财”本质,让投资者自主承担投资风险。“类公募”产品的普及对银行的研究能力、产品创设能力、风控能力提出了挑战,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突破同质化。银行业有望真正孕育一批投资管理能力过硬的资产管理团队。

      再则是跨市场监管的升级。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多借助不同市场间的制度差异,以跨市场产品的方式博取收益。随着监管层对跨市场金融产品风控意识的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跨市场套利空间或将收窄。

      (华宝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