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金融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专版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多方合力助推A股纳入MSCI
    或引巨额增量资金入市
  • 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有待加强
  • 反击互联网金融第二波:
    银行争相“智能化”
  • 聚焦业绩持续性 根据不同阶段调整核心配置
  •  
    2014年3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多方合力助推A股纳入MSCI
    或引巨额增量资金入市
    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有待加强
    反击互联网金融第二波:
    银行争相“智能化”
    聚焦业绩持续性 根据不同阶段调整核心配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有待加强
    2014-03-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张苧月 ○编辑 王诚诚

      

      信息披露不规范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重大问题之一,对此,2013年监管部门推出了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该登记系统加强了银行对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度。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情况并未明显改善,甚至部分银行披露情况有所变差。

      据银率网数据显示,2013年四季度曾调查过的60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情况显示,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渤海银行等十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60家银行中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农村商业银行以及11家外资银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主要考量产品销售期的信息披露(即产品说明书的披露)、产品运作期间的信息披露(即运作公告)以及产品到期后的信息披露(即到期公告)。

      

      产品运行期信披情况最差

      对于理财产品说明书的披露情况调查显示,中国银行、渤海银行、大连银行、厦门银行以及韩亚银行等五家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降级,其中渤海银行、大连银行是由在其官网公布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变为仅公布发行或成立公告,其他三家商业银行是由原来公布理财产品简介简化到仅公布产品发行公告或说明书。

      产品运作期间的信息披露是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环节中最差的部分。被调查的60家银行中,有27家银行无相关信息披露,占比超五成。23家银行披露部分产品的运作信息报告,但披露内容较为简单,仅显示产品正常运作,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资产配置等投资者关注的问题鲜有披露。

      在产品运作期间的信息披露方面,质量下降的银行主要是江苏银行和汉口银行,这两家银行在上次调查中,均公布所有理财产品的运作公告,属于在此环节信息披露良好的银行。但最新的调查中,江苏银行改为运作报告仅公布部分理财产品,汉口银行取消了产品运作公告。

      产品到期信息公告主要存在不披露或披露不及时两个问题。到期信息披露方面最差的主要是外资银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0家商业不公布理财产品到期信息。除大华银行、星展银行、汇丰银行等7家外资银行以外,顺德农商银行、广州银行和华夏银行也不披露到期产品信息。

      在产品到期信息披露方面,质量下降的银行主要是招商银行和顺德农商银行。在上次调查中,这两家银行在到期信息方面表现良好,公布所有到期产品的信息。最新的调查中,招商银行改为仅公布部分理财产品到期信息,顺德农商银行取消了到期产品公告。

      

      个别银行信息披露质量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与上次调查结果比较,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质量明显提升的是天津银行,天津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披露和到期信息两个方面都有所改善,目前该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较为全面和及时。

      此外,广发银行、浙商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方面有所改进。北京银行增加了部分产品运作期间的公告信息,虽有所改善,但信息依然不全面。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目前各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渠道、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等依然没有统一的标准,都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因此各商业银行之间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上的差异较大。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在各个环节都存在信息不全面、不稳定和时滞性的问题。信息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仅公布部分产品的信息、公布的信息中内容不全面(不能包含理财产品的关键信息)、公布的信息内容无实质意义(例如产品运行情况良好公告)。

      不稳定主要表现在银行一段时间会在官网提供理财产品说明说或运作报告等信息,但过段时间可能就找不到相关信息。

      时滞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论是销售期、运作期、还是到期后的公告,都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尤其是运作期的公告,能定期公布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的银行很少。此外,在产品到期公告方面,半月以上才公布到期信息的银行居多。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也在加快产品创新,理财产品的风险差异化方面更加明显,透明的产品信息才能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产品的风险性。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依然很低,投资者与银行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依然需要加强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质量以及信息披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