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人民币持续贬值:谁将受益?谁在亏损?
  • 均衡配置 动态调整
    建信稳定增利长期收益稳健居前
  • 波动幅度加剧 人民币中期仍具升值机会
  • 解读沪深300股指期权合约月份设计
  •  
    2014年4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人民币持续贬值:谁将受益?谁在亏损?
    均衡配置 动态调整
    建信稳定增利长期收益稳健居前
    波动幅度加剧 人民币中期仍具升值机会
    解读沪深300股指期权合约月份设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波动幅度加剧 人民币中期仍具升值机会
    2014-04-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进入2014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波急速的贬值。市场惊讶之余,也不乏疑问:人民币缘何在今年第一季度跌跌不休?未来其走势又将何去何从?

      综合市场分析人士的各方观点,上证报记者发现一个当前较为共同的观点:那便是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态势并非不可逆转,其拐点或就在“不远处”,中期来看人民币仍有升值机会。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日前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今年2 月份以来人民币出现快速贬值,从基本面分析,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经济较快地减速和导致去年“钱荒”因素的消退。但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在本轮贬值中可能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善文表示,政府的干预除了顺势而为,背后似乎有引导形成人民币双向波动预期,以及对经济的支持等考虑。短期来看,人民币快速贬值的过程可能已经过去,但目前仍处在相对偏弱的态势中。

      而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2 月下旬之后,特别是3 月央行宣布放宽人民币波动区间后,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其此前的缓慢升值已经被大幅波动所取代,人民币汇率正从“区间+爬行”模式,向“区间+浮动”模式过渡。

      刘东亮分析指出,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定价倾向已十分明显,这意味着未来将发挥市场的力量,让人民币波动起来,打破单向升值预期,是央行此次放宽波幅的主要用意。

      但刘东亮同时指出,在有管理的前提下,央行目前对汇率波动仍会有容忍底线。一旦人民币在某一段时期内连续涨跌停、或是出现持续的升贬值,都将引发央行入场干预。央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角色,则更多的将从“价格制定者”向“价格监督者”过渡。

      至于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的走势,刘东亮认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关键要看央行的态度。单从市场的角度分析,鉴于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依然可观、贸易顺差等因素仍然存在,人民币未来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

      刘东亮判断,在不考虑货币当局干预的前提下,预期人民币在6-12个月之内仍有3-5%的升值空间,即仍有创新高的机会,“但假如货币当局积极进行干预,则可能是另外一番情景。但在汇率趋向浮动的环境下,大规模的干预难以长期持续。”

      而高善文则预计,从中短期看,人民币短期的弱势也可能随着经济的企稳改善而结束,人民币将重新进入缓慢升值的过程,“我们猜测这一时点可能会在今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