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徐帆:用寓言探寻真理
  • 差异化生存:打通金融与艺术市场
  •  
    2014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徐帆:用寓言探寻真理
    差异化生存:打通金融与艺术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徐帆:用寓言探寻真理
    2014-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初见徐帆的作品,人们往往被他作品的古典气质所吸引,同时也会惊诧于画面中那些让人疑惑的形象。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被人与动物的奇怪组合所替代,似乎隐晦的反映出人性的复杂,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画如其人,沉静、凝练的作品正如画家冷静、理性的气质,三十岁出头的画家徐帆,安静而沉稳。

      绘画的哲学

      2005年,徐帆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师从于中国当代油画界的两位顶级人物——陈丹青和石冲。

      徐帆告诉记者,他的绘画艺术既得益于石冲精湛高超的写实技法,又受教于陈丹青深邃敏锐的思考方法。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石冲老师的绘画中,那种“颗粒感、粗糙的印刷感”的效果。“画面的形式只是表象。其实,他(石冲)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写实。最终要体现的是内心。”

      老师的作品中,物体与空气接触的感觉,是一种独特的绘画体验,让徐帆为之着迷。他说,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会看看老师石冲的作品“那种空气感和人的存在感,深深地打动着我。”

      徐帆体悟到,这些绘画的技法之内有理论,也包含着哲学思考,这给了他艺术上很大的启发,把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绘画领域。他的画也表现出不同于同龄画家的思想性。

      对于很多从事写实绘画的艺术家来说,视觉艺术首先是对美的崇尚,由此将人带入其中,继而引发感悟和思考。

      写实画家,以最浅层次的基本技法——光与色的处理为基础,寻找着自己的绘画语言。对西方经典绘画大师的喜爱与尊敬,让徐帆早期的绘画更多的是学习模仿、甚至是直接借用大师们绘画中的构图、用色,并在这些形式的表象之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世界。

      世界的本质

      徐帆的绘画中总有西方经典大师伦勃朗和卡拉瓦乔的影子。伦勃朗、卡拉瓦乔所代表的欧洲古典主义精神,反映了绘画艺术关注的对象从宗教到宫廷贵族,再到平民的演变,代表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的兴起。

      伦勃朗的绘画已经不是真正的古典主义,他革新了自柏拉图时代以来的古典主义。伦勃朗打破了“黄金分割”、“三角构图”以及色彩技法上的清规戒律。让从柏拉图时代的古典主义绘画——将世界观浓缩到一幅画里,变革为在一幅画里探寻真理。

      徐帆告诉记者,他在读书的时候曾不断地揣摩大师的绘画作品。通过与古代画家的“对话”,他领悟到,“大师们是想通过绘画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是画皇族还是贵族乃至平民,大师们对形而上的兴趣不大。达芬·奇、伦勃朗想通过画万事万物来体会、来弄清楚,上帝所告知他们的真理到底是什么。”徐帆说,“就像中国的画僧,通过绘画体会佛理,体会禅宗的境界一样。穷其一生就是对世间真理的追求。”

      徐帆从大师们的绘画中看到了他们对世界本质的追求。“我的好奇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在他们的绘画里真的找到了。大师们通过描绘一切他们所看到的,来感受这个世界,体会真正的本质。”

      徐帆从经典大师的作品中体会到,从“怎么画”(技法),到“画什么”(对象),再到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样画”(观念),绘画从古典主义回到现实本身,成为认识世界真实存在的一种方法。

      然而,对于每个画家来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画”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学画的时候,我就通过体会大师的绘画,了解到绘画不只是描摹对象,而要了解每一笔中涵盖的意义。”徐帆说,他努力去体会绘画图像的含义,“人物的动作、手势、表情的设定,都有意义”。

      徐帆把对社会、对人性的理解放到了自己的绘画之中,他用寓言的方式,从形而上的观念世界回到了现实之中。

      永恒的价值

      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虽然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和速度,但在画家徐帆看来,这个世界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他更愿意用四个字:“古、今、中、外”来概括这个世界的本质。“东西方也在愈发趋同,人类思考的问题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人类对权钱利益、形色美丑的认知既没有升华也没有降低,仍在追逐但都没有得到。”徐帆说。

      徐帆从古今中外的寓言中获得灵感。在他看来,这些寓言具有永恒的价值,“人类有时仍然像驴子一样,执著愚蠢地追逐着某些东西。人类想要的一切仍然是成功和欲望的满足。”

      他的作品画面,如同他所借鉴的古代文学——《伊索寓言》一样的怪诞而发人深省。 “一切道理并没有改变,只是有所延伸。”对于画家来说,采用这样的绘画方式,不是形式上的复古,而只是对人类永恒主题再解释。欣赏他的作品,从诧异不解,到开始思考,再到与艺术家对话之后的理解,作品才真正完成。

      如此看来,徐帆的绘画很合情合理。从古至今,寓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终究是对人性本身的认识,对世界的探知。徐帆在用当代的视觉方式表达当代寓言。“能够打动人的艺术永远是那些永恒的东西,它与形式无关,来源于内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