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信托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沪港通,通向何方?
  • 阳光之下
    概无新事
  • 股市中的测不准原理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2014年4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沪港通,通向何方?
    阳光之下
    概无新事
    股市中的测不准原理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阳光之下
    概无新事
    2014-04-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宏

      

      近期以来,不断有前期的热门题材股触及跌停,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博彩等纷纷入围这个悲情族群。而这个过程随后铺陈为整个市场的“纠错”运动。“主题成长股”风险的清算时机或许已经接近了。

      回想起来,过去两年的主题成长股的演化过程,并没有让人觉得意外的过程。A股市场的泡沫化历程,从来都是老曲新弹。从上个时机90年代后半期的蓝筹股行情,到2003年的价值股行情,到2007年的A股黄金时代,直到刚过去的创新股泡沫,整个行情的发展过程都非常相似,或者说历久弥新。

      任何一次估值的泡沫,在刚开始时都是非常理性。比如2006年的A股起于历史的估值低位。同样,2013年的科技成长股的启动也是启动于历史的估值低位。两者唯一不同的是,2006年市场看见的是周期股,而彼时的周期股即是2013年的科技股。

      同样类似的是,第一波启动行情中都会涌现一批基本面导向而且风格凌厉的成功投资人,比如2006年的景顺长城和上投摩根(巧合的是,2013年的领军基金中也有这两家)。但这批机构随后都会被行情吹来的第二波泡沫化给掩盖住。2006年,被业界吹捧为业绩冠绝全球的李学文,次年的一季度业绩垫底。同样的事情是,2013年领头羊基金,在2014年1季度大半表现不佳。

      2007年的基金行业是小字辈崛起的年代,也是“新新理念”蓬勃汹涌的时代,诸如S股专家、ST股专家、重组股专家与黄金十年、超越海外估值等说法同相辉映。而2014年也是大致如此,最新的流行说法是,“站在风口上”和“研究基本面你就输了”。

      2007年的明星基金喊出了贵州茅台60倍市盈率不算高的豪言,而如今有了更形象的“风口的飞鸟论”。2007年有了开盘近百元的中国神华,和超过300元股价的中国船舶。2014年有了过百元的网络优化股和智慧医疗股。我们无从知道未来,但皎皎者总是易污。

      股市的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牛股、明星和传奇。但它们的花期往往不长。或许一切正如江恩说过的,股票市场最大的规律是“阳光之下,概无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