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王正华“春秋”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
  •  
    2014年4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人物
    王正华“春秋”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王正华“春秋”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
    2014-04-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这位老板到底多“抠门”?用春秋航空公司员工的话来形容,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出国考察和下属一起住地下室,甚至带上电饭锅在欧洲自己烧粥。直到现在,春秋航空的办公楼还是虹桥机场边上有几十年历史的航友宾馆,租的。

      大儿子王煜留学美国时,王正华只给了他5万元人民币。“我的同事去看他,回来把我狠狠臭骂了一顿,说我简直是虐待狂。”

      也正是这种独一份的经营策略,让春秋航空夹缝中存活,熬过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即将飞跃第一个十年。而略显残酷的教育方式,也令王正华收获了另一种骄傲。“儿子回来的时候,带了两张硕士文凭,还带了3万美金回来。”

      当与王正华同时代创业并成名的年广九、步鑫森等名字都好像被历史尘封时,70岁的他对未来还有一番少年壮志。

      “春秋航空的上市,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当中。”王正华相信,自己的企业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记者问及儿子是否会接班,他说:“有这个可能。”

      “你看我现在的生活,基本是青菜萝卜豆腐。一点荤腥就够。”

      当年逾古稀的王正华坐到记者面前时,你很难不注意到他衣着的朴素,从而联想到业界种种有关他“抠门”的传说。

      60岁,一般人退休回家安享晚年的时候,王正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廉价航空公司——春秋航空。他用低至1元的超低票价对既有市场进行连番轰炸,被视为中国民航业的搅局者。

      70岁,春秋航空拥有四十架飞机,每年净利润超过5个亿。王正华自己没一辆豪车,不打高尔夫,唯一的爱好是打打太极拳。“我所有的服装都是十年八年地穿,所有的鞋子都穿到不能再穿才换。”

      老骥伏枥,志在“春秋”。这位老人所有的精力与激情都被浓缩在一个地方,释放、爆发——“我就是喜欢一年365天,天天都到公司干活。”

      干到什么时候?王正华的答案是:“直到老年痴呆为止”。

      ⊙记者 毛明江 ○编辑 秦风

      弃官从商 咬定青山不放松

      提起王正华,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春秋旅行社和春秋航空的创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做企业时已近40岁,这之前,一直走仕途。

      相关资料显示,1944年出生的王正华,曾担任过上海市长宁区团委副书记、长宁区政府地区办副主任。就在“下海”创立春秋旅行社前,他的头衔是长宁区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

      谈起那段经历,王正华说,自己从政时的特点,基本延续到做企业时,没怎么变——就是“一直勤奋、肯干”。

      “上面交待的工作,调查也好,总结也好,说5天内要交的,我一定3天写好交到领导的案头,而且很用心思。”

      在正常的从政岁月,认真的王正华形容自己说,“没有一个领导不喜欢我这样的下属。”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但王正华却较劲般地坚持着这种似乎不合时宜的认真。

      “头顶三尺有神灵,不能为了一个目的昧着良心做事。”王正华回忆说,当时上面要他负责一个老干部材料审查,并授意他朝反革命和叛徒方面搜集材料和“进行推理”。这位老干部是在抗战前期参加革命的,要想抓辫子扣帽子太容易了。但王正华坚持要拿出事实说话。

      他走访了当地老百姓以及和那位老干部一起战斗过的人,都不能证明这位老革命是叛徒、特务。“因为我坚持不肯把这位老干部‘推理’成反革命,当时的造反派说我对造反没感情。但我不能昧着良心去整黑材料。”

      记者问及,是否后悔当初弃官从商。王正华没有正面回答,他说:“继续做干部,我不会是贪官”。

      “你看我现在的生活,基本是青菜萝卜豆腐,一点荤腥就够了。所有的服装都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地穿,所有的鞋子都是从开始穿到最后。从我做企业的第一天,我就完全靠自己,不会拿人家的钱。”

      做旅游和航空,欠“三角债”是很普遍的事,欠燃油款,欠机场款,有的公司是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但王正华说,春秋航空坚持从来不欠。

      “不管是谁的钱,规定是10号,我一定要求财务9号的12点钟前,必须把款打给人家。”

      从政,抑或从商,王正华咬定一个信念:捧着良心做事,勤勤恳恳做事。

      下海初体验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潮头正劲。性格耿直的王正华开始隐隐约约感觉到,政治并不太适合自己。

      “我的个性,有人用上海话讲,在官场上有些‘拎勿清’。不会随风倒,也没有手腕,不会真话假话混着说。”

      恰好赶上“万物生长”的年代,他觉得做企业机会更多。还担任街道党委副书记的时候,王正华开始尝试为街道创办能“创收”的企业。他的“下海”初体验也从此开启。

      “我做事前喜欢做充分的准备。当时分析和尝试了好几个产业,现在看来都非常好。”王正华向上证报记者讲述起他略带惊奇色彩的从商经历。

      首先是汽车。“就是感觉汽车业会有非常好的前途,于是成立了汽车维修厂。”王正华说,那时他准备三步走,先是汽车维修,然后是汽车改装,最后汽车生产。

      “1982年,我办的汽车修理厂组装出了第一辆汽车,而且实现了销售,卖了出去。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民营造汽车最早的人,但至少是其中之一。”

      不过,王正华接着说,大批量造车所需要的厂房设备和资金要求投入太大,当时又没有资金,第一辆车出来后,不久就难以为继。

      第二个入他眼的行业,是当下很时髦的物流业。“各地自给自足的经济,必然会被社会化的大交换替代,物资运送会有大发展,于是就搞了一家打包货运的企业。”

      客流运输他也看好,“那时还和扬州一家汽车公司合作客运,每天客流达到近2000人。”

      他还做过出租车生意,成立了上海第一批的出租汽车公司。

      有意思的是,针对当时知青大量返回上海的情况,王正华办了一家“东方绣艺厂”,将当时上海江浙地区刺绣的出口订单,转包散发到回城的知青,做得也很红火。

      最后,王正华的目光望向了旅游业,很快就成立了一个旅行社。他形容说,办公地点空前绝后——一个铁皮打造的两平方米宽、一平方米长的亭子。

      千元起家做旅游 千磨万击还坚劲

      1984年,王正华正式从街道辞职,街道只同意他带走一个企业,他选择了旅行社。“选旅行社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没有钱。”

      开始做旅行社时,启动资金是1600元。“这1600元还是来自旅行社招工时来报考的人交的报名费。”

      靠着这1600元钱,用十年时间,王正华的春秋旅行社坐上国内旅游头把交椅。

      “开始十分注意欧美旅行社的做法,四处搜寻相关信息。有一本杭州大学出版社的油印教科书——《世界旅游业及其趋势》,对我影响很大。”

      认真读完这本书后,王正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策略:散进团出。

      当时有政府背景的旅行社可以大量做单位团体的旅游,团体旅游往往可以拿到便宜的价格。随着社会发展,个人旅游越来越时兴,不过散客出行往往出行难,价格高。

      这样的背景下,王正华采取全面设点吸收散客,然后打包组团,让散客能够享受团体旅游的便宜价格,又能彰显游客的个性。春秋旅行社也因此得以快速发展。

      王正华做旅游的第二个策略,还或多或少带点互联网思维——率先采用IT系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多数旅行社采取手工操作,每个旅客的来和去、订和退,都是手工登记,繁琐又容易出错。率先引入IT系统后,春秋旅行社的效率大大提高,差错率减到最低。

      “到了1994年,我取得国内旅游市场第一份额。这时,我开始关注我将来做什么,寻找新的目标。”

      王正华把全球前十的旅行社一家一家认真考察,希望再一次对自己有所启发。考察下来,他锁定了四个比较好的业态。

      第一个是美国运通模式。旅游加金融,“也是我最想发展的方向,”但他无奈地说,“不可能,金融在当时不可能民营和私营。”

      第二个是旅游加会展模式。涉足过程中,他最早申请加入了世界会展组织(ICCA) ,承办了几个大型的会议展览。但总体而言各大会议展览的背后都是政府或者行业组织,市场的不透明让王正华最终放弃了会展这条路。

      他研究的第三个业态是旅游包机模式。在岛屿、半岛这样的旅游胜地,欧美旅游公司的包机非常普遍,利润也很丰富。全世界旅游包机做得好的公司,他一家家拜访,一个个去聊。

      这才有了“我的第四个研究”——廉价航空公司,最适合中国现状,也最能发挥自己在旅游行业积累的优势。

      廉价航空搅局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04年春秋航空成立前,王正华已经通过旅游包机的形式积累了一些经验。“那一年,旅行社包了8000个航次,等于每天20多个航班。”

      很快,春秋航空就获得了国内第一批民营航空牌照。

      王正华告诉上证报记者,航空公司成立的时候,他给自己设定目标:每架飞机每年的单机利润做到1000万人民币。“结果是,这两年单机利润1800万,全世界很少有航空公司达到这个目标。”

      骄人利润背后,他的竞争利器是低成本和低价战略。

      王正华的低成本理念,用公司员工的话讲是“无所不用其极”。出国去欧洲考察和下属一起住地下室,甚至带上电饭锅自己烧粥。飞行员出差只能住三星级以下宾馆。春秋航空的办公大楼是租来的虹桥机场边上陈旧的航友宾馆。

      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一样,春秋航空采用单一机型模式,所有飞机全部是空客A320,节省了大量的器材费用和维修成本。同时,其他公司同样飞机只设座位156个,王正华装了180个。飞机上不提供餐饮,乘客有需要可掏钱购买。

      “我价格便宜,最低票价只要1元钱,每个航班有比较多的199元、299元的机票。所有机票一般不超过8折。”

      王正华说,飞机乘客牺牲一点舒适和享受,但享受到了实惠的低票价,不仅金领白领自费出游乘坐春秋航空,一些农民工也能坐上飞机回家过年。

      另外,王正华告诉记者,航空公司的成本有刚性成本和柔性成本,刚性成本如航油、机场费、器材费等,柔性成本则包括飞行员工资、办公成本等。

      “从柔性成本看,飞行员工资不比别人高,没人愿意来。而我的刚性成本,由于多出几十个座位,而且旅行社优势加上低价,每个座位基本坐满,这样一来刚性成本比别人低了30%。”

      政府“偏心”三大航空公司,其他民营公司有不少怨言。王正华心态却很平和。“这种生态环境不太可能改变,重要的是顺应。埋怨没有价值。”

      而最近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航空安全再度引起全世界关注。对此,王正华也谈了他的看法。“一次空难发生往往关系到的不只是一个航空公司,一个产业,在国外甚至可能导致一届政府的垮台。”

      在他看来,航空公司的规章和飞行手册,是用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必须每一个细小环节去认真执行,细小的一个差错可能会酿成一个天大的灾难。

      “中国人传统习惯,做事往往大而化之,差不多就行,这对飞机安全来说是很致命的。是人都可能出错误,但飞行安全不是十拿九稳,必须是百分之一百,千分之一千和万分之一万。做航空就是,是人不能出差错,是人就必须按规章和手册操作,这是和其他任何行业不同的地方。”

      谈及春秋航空的上市,王正华透露,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当中,今年年中或年底上市都有可能。

      “说实话,我不是很来劲。我不缺钱,愿意贷款给我的银行很多。我还有一个很土的想法,觉得每一分钱都应该是劳动得来,上市得来的钱更多的是一种未来价值的体现。但是,我把企业70%的股份分给年轻人,他们很希望企业上市,长远来看,上市也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一条道路。”

      王正华的大儿子王煜从美国留学回来后进入春秋航空基层任职,目前的职位是高级副总裁。

      儿子留学时,为了磨炼他,王正华只给了5万元人民币,其余的学费生活费自己打工挣。“他一天要打两份工,一个十来平方的地下室住10个人。我的同事去看他回来,把我狠狠臭骂了一顿,说‘你简直是虐待狂,虐待你的儿子’。”

      就是这样,王煜回来的时候带了两张硕士文凭,还带回来了3万美金。当记者问及儿子是否会接他的班,王正华说:“有这个可能。”

      在未来,他希望做春秋航空非法人的董事长,这样“签字就不用找我了”。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这位中国民航业70岁的“年轻”搅局者还要继续前行:“我喜欢365天都到公司上班,我想我会一直干下去,直到老年痴呆为止。”

      ■上证人物速答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看待金钱?

      王正华:对于个人生活,我把金钱放在很次要的地位。当然,钱对于办企业是很要紧的。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自己性格当中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王正华:比较急躁。

      上海证券报:您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王正华:员工。

      上海证券报:您最奢侈的事是什么?

      王正华:打太极拳。

      上海证券报:您最喜欢女性身上有什么品质?

      王正华:我还是希望比较有拼搏精神。

      上海证券报:何时何地让你感到最快乐?

      王正华:公司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

      上海证券报:您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王正华:我最后悔的事是对我的妈妈,因为一直培养我,但是从来没有享受到一点就离开了我。

      上海证券报:您最鄙视什么样的人?

      王正华:爱钱如命的人。

      上海证券报:比较欣赏的一位历史名人是谁?

      王正华:像岳飞这样的。

      上海证券报: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你自己,您希望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王正华:勤劳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