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期指四年 成机构理财“保险单”
  • 互联网金融首个规矩来了
  • 保险业偿付能力去年整体达标
  • 正回购增量五成
    央行昨仍实现净投放
  • 上海证券将推“微贷款”
  • 前海股交中心
    打造小贷资产证券化平台
  • “百度钱包”火拼BAT移动支付
  •  
    2014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期指四年 成机构理财“保险单”
    互联网金融首个规矩来了
    保险业偿付能力去年整体达标
    正回购增量五成
    央行昨仍实现净投放
    上海证券将推“微贷款”
    前海股交中心
    打造小贷资产证券化平台
    “百度钱包”火拼BAT移动支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指四年 成机构理财“保险单”
    2014-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截至2014年4月1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安全平稳运行958个交易日,顺利交割47个合约,累计开户17.58万户,累计成交4.37亿手,累计成交额达329.17万亿元,在全球股指期货中成交量排名第五位。

      ⊙记者 董铮铮 ○编辑 姚问

      

      沪深300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上市,迄今已满四周年。上证报记者获悉,截至今年4月1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已安全平稳运行958个交易日,顺利交割47个合约,累计开户17.58万户,累计成交4.37亿手,累计成交额达329.17万亿元,在全球股指期货中成交量排名第五位。

      股指期货的诞生,使A股告别单边市时代,为各类金融机构管理风险保驾护航,成为机构财富管理的“保险单”。

      避险功能逐渐显现

      四年来,股指期货运行平稳,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期货始终围绕现货价格波动,没有偏离现货走出独立行情。四年来,二者高度拟合,价格相关性高达99.90%,收益率相关性也达到94.59%,基差率处于1%以内的交易日占92.69%。期货价格相对偏高,正基差天数接近58.52%,开盘及收盘高于现货价格的交易日比例分别达到72.31%和62.80%。

      二是持仓量、成交量稳步增加,反映出市场旺盛的需求和良好的承载能力,使得套保交易得以顺利开展。受股市调整、避险需求增加、投资者入市加快等因素影响,2014年市场交投活跃,成交0.42亿手,同比增长75.92%,累计成交27.79万亿元,同比增长66.74%。

      三是市场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成熟度不断提高。成交持仓比日趋下降,从初期最高26倍降至目前的5-8倍。市场深度日渐提高。

      四是制度严谨,风控严格,管理有效。成功引入现金交割、分层结算、适当性制度、跨市场监管等制度及措施,有效防范、隔离和化解风险,没有出现强平、强减等情形,交割期间期现货市场价、量均保持平稳,没有出现“上蹿下跳”的“到期日效应”。

      激发机构参与热情

      在过去的四年里,机构已渐成为股指期货的核心参与力量。截至2014年4月1日,市场共有机构客户208家,机构产品账户1614个,开设交易编码2245个,涉及证券、期货、基金、信托、QFII、保险等六大类机构,除银行外基本都已参与。其中,证券公司参与较深,行业近八成公司参与交易,是机构中的主力。

      机构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有效避险减亏,实现稳定经营。

      随着期指套保策略内涵不断丰富,机构参与积极性大为提高。一是成为融券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有了套保工具后,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来规避市场下跌风险,业务模式得以确立。二是推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定向增发。机构投资者可以对定向增发股票组合进行主动性套期保值,规避锁定期股票下跌风险,从而获得定向增发股票发行折价较多带来的低风险稳定收益。

      助力机构产品创新

      四年来,股指期货日益成为各类投资者广泛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成为财富管理的“保险单”。据不完全统计,股指期货上市后,超过10%的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都会使用股指期货,目前总数接近400只。

      其中,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乃至部分私募基金利用股指期货对冲手段设计了基于套利、保本、流动性管理和绝对收益策略的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产品、股票型基金、基金专户、阳光私募产品受到市场普遍欢迎。此外,保险公司参与效果良好,以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公司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正在加速进入。

      业内人士表示,股指期货的上市,加速了资本市场投资者机构化、专业化的趋势,为理财产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显著提高产品绩效。

      此外,股指期货的上市极大地促进了180ETF等创新产品的交易活跃和份额增长,还为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二级市场投资、做市商业务、跨市场套利、个性化指数产品设计等方面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和机会,提升了证券市场运行效率。

      今年,金融创新的大幕正在开启,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产品正加快筹备中。专家表示,应推出更多金融期货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为机构开发更多的产品及策略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