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招标降价新考验
  • 税收优惠力挺“文化出口”
  • 星湖科技定增方案获高票通过
  • 歌华有线战略联手永新视博
  • 阿里赴美上市前夜“秀”业绩
  • 渝开发首季业绩预增约2倍
  • 东方园林高管借道信托增持
  • 天健集团中标15亿保障房项目
  •  
    2014年4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招标降价新考验
    税收优惠力挺“文化出口”
    星湖科技定增方案获高票通过
    歌华有线战略联手永新视博
    阿里赴美上市前夜“秀”业绩
    渝开发首季业绩预增约2倍
    东方园林高管借道信托增持
    天健集团中标15亿保障房项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招标降价新考验
    2014-04-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孙放

      ⊙记者 宦璐 ○编辑 孙放

      

      今年无疑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大年,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并推出,监管趋严、招标趋于规范。虽带来考验,亦对拥有一定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的龙头企业,构成长期利好。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向上证报记者表示,食药监总局目前正加大对医疗器械的行业监管。今年初便集中出台了五项新政新规,包括《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据陈红彦介绍,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主旨在于帮助行业提升自律,鼓励创新,推动良性发展。

      各项新政新规中,最受企业重视的是各地正在开展的集中采购招标。据医疗器械行业专家耿鸿武向记者介绍,2013年起,我国医疗器械的行业集中采购如火如荼。“14省已开始以省为单位招标或即将招标,7个省已经探讨了以省为单位的集中。医疗器械的招标采购将是大势所趋。2014年的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将以解决行业中价格虚高问题为目的。”

      在耿鸿武看来,药品招标的经验可为医疗器械行业的招标引路,药品招标的昨天就是医疗器械行业招标的今天。

      杭州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总经理向记者透露,把自家产品运作进省级招标目录,到参加招标,有时候最后到医院,还要再进行一次招标。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广东省也是这样,除了省级招标外,还有其他7个县级市招标,企业的招标支出持续增加,苦不堪言。”广东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董事长大倒苦水。

      而另一方面,对上市企业来说,因为在质量技术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招投标工作中反而具有一定优势,可以“竞资格,争份额”。“毕竟大企业可以牺牲掉一些利润空间来获得市场,小企业的产品不一定能进目录,进了目录也承受不了降价。”昨日论坛现场的一位医疗器械营销专家这样认为。长远来看,规模小低质量层次企业,无疑将被淘汰。

      事实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据鼎晖创投合伙人王晖介绍,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不健康都使医疗器械产业增量巨大,我国正加速老龄化,未来十年医疗需求将大幅增加。而在他看来,国内医疗器械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都在持续创新,有望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

      在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政府加强监管的大环境下,龙头医疗器械企业将在新的考验中得以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