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经济“季考”交卷
    稳过总理这一关
  • 国务院定向发力
    拟降县域农商行存准率
  • 宏观政策
    取向不变
  •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 从十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看政府施政思路
  • A股或延续存量博弈格局
  •  
    2014年4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经济“季考”交卷
    稳过总理这一关
    国务院定向发力
    拟降县域农商行存准率
    宏观政策
    取向不变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从十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看政府施政思路
    A股或延续存量博弈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政策
    取向不变
    2014-04-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梁敏 ○编辑 秦风

    消费力挺一季度GDP超预期

      ⊙记者 梁敏 ○编辑 秦风

      

      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略低于今年全年7.5%的增长目标,也创下2012年三季度以来最低季度增速。

      经济态势平稳 积极信号浮现

      对于一季度经济放缓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称,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外部经济环境严峻导致出口逊于预期;二是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不可避免带来经济下滑;三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不过,盛来运还指出,“增长速度是否滑出目标区间或者是说经济是否仍在合理区间,除了看速度外,更重要的是看就业和收入。”而后者在一季度的情况总体不错。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3月份部分宏观数据已有所改善,经济运行的一些积极信号开始出现”。

      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消费增速为12.2%,相比前两个月的12%已经开始回升。同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在下滑,但3月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相比1-2月份已经有所回升,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月份的累计同比增速比1-2月份回升了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3月份累计增速则比1-2月份回升了0.1个百分点。

      “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略缓,但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并且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仍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盛来运在一季度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说。

      消费贡献提升 结构调整显效

      尽管经济增速下滑,但应该看到,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表现在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加强;虽然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

      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

      “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去年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的提速增加了就业容量,这也是就业形势稳定的主要原因。我们在调研中反而发现不少企业抱怨招工难。”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对上证报说。

      过去一年来中国制造业PMI表现持续低迷,但服务业表现一直不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非制造业PMI一直处在54%左右的相对高位,而3月汇丰服务业PMI也创下51.9%的四个月高点。

      “这说明在政府持续以市场化机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已初见成效,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连平说。

      此外,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对此,王一鸣指出,“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格局正在改变,过去三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50%以上,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由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由投资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但盛来运认为,“这个过程正在加快,这种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连平表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有出现企稳回升的可能性”。王一鸣也赞同此观点。他认为,受二季度基数偏低,以及影响一季度经济放缓的短期性因素逐渐消除等因素影响,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回升。

      “对于经济下滑不用担忧,关注经济下降零点几个百分点意义不大,目前最需要防范的是系统性风险,最怕风险集中爆发。”王一鸣说。

      不过,专家也提醒,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外贸出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把外部环境转好转化为出口增长的难度增大;制造业投资受制产能过剩和利润偏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约束等都给投资造成较大下行压力;PPI同比已经连续两年多负增长,表明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因此,未来经济下风的风险仍需警惕。

      温和刺激起步 政策储备充足

      今年首季经济开局良好,也使得市场对政策宽松预期有所减弱。

      “从李克强博鳌讲话及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来看,政府不会出台强刺激措施,但并不意味着不作为。政策预调微调已经开始。随着经济形势变化,预计还会有相应政策出台,政策是有储备的。”王一鸣说。

      但他同时也强调,只要经济增长和就业不滑出底线,矛盾和风险总体可控,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就会保持不变,并把稳增长与促改革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图较为明显。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保持铁路投资稳定增长、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被认为是一种“微刺激”或“温和刺激”。

      下一步财政支出有发力的空间。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赤字1.35万亿,略高于2013年的1.2万亿的规模。但今年1-2月,我国财政收大于支7853亿元,盈余额同比大幅增加1533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两个月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是紧缩性的,应适当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至于货币政策,连平指出,货币政策会保持稳健中性,避免偏紧,公开市场操作仍是主要手段,基准利率的调整会比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