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17家上市券商去年盈利增逾三成 创新业务贡献突出
  • 指数探底回升
  • IPO预披露不是新利空
  • 宏源申万联姻主攻“市场化”
  • “定向降准”刺激债市反弹
  • 大盘再遇金融地产“护驾”
  • 白马成长股重回基金视野
  • 上期所发布
    劳动节期间风控措施
  •  
    2014年4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17家上市券商去年盈利增逾三成 创新业务贡献突出
    指数探底回升
    IPO预披露不是新利空
    宏源申万联姻主攻“市场化”
    “定向降准”刺激债市反弹
    大盘再遇金融地产“护驾”
    白马成长股重回基金视野
    上期所发布
    劳动节期间风控措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预披露不是新利空
    2014-0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近两周来,股市频频出现异动。前一次是有关部门宣布开放沪港通,当天股市大涨,其中相对于H股存在折价的A股纷纷大涨,并将股指推高至2150点附近。而时下则是由于一批IPO企业的预披露,结果大盘出现了明显下跌,股指几乎退到了4月初时的水平。回头来看,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是市场没有能够对相关问题与事件形成准确认识的结果。

      对于沪港通消息出台后的市场走势,现在看来是十分投机的。当时很多人就抱定一种看法,就是以后AH股会接轨,那么价格低于H股的A股就应该上涨。其实,仔细想想这是很荒唐的,既然说讲接轨,那么为什么不能是高的跌下来与低的靠拢,而只能是低的涨上去与高的接轨呢?同样的逻辑,客观上是支持出现这样两种结果的。所以,在市场开始冷静下来后,大盘就必然要调整。以后的走势也表明,这波上涨不过是一次异动,它的发生表明人心思涨,但同时也说明就整个市场而言,并没有推动大盘强势上行、特别是由蓝筹股领涨的基本条件。因此,这种行情根本就不具备持久性,只能昙花一现。

      而近日出现的大盘下跌行情,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本来到上周末,股市已经基本消化了沪港通所带来的冲击,开始平稳下来。但突然刊登的一批企业的IPO的预披露材料,给市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新股发行在即,而且规模还不小。按理来说,今年3月份就可以进行IPO,这是在去年年底时就已经明确了的。因为某些原因,实际工作较原先预期的稍晚,但投资者对于重启新股发行应该是没有任何怀疑的。既然早有思想准备,那么何至于因为几十家公司IPO预披露而大惊失色呢?如果说这只是部分短线资金所为,属于技术性操作,那么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观上此时看淡市场的并非少数人,盘面上也出现了对权重股的集中打压,看得出有大资金在退场。显然,这只能表明市场还是对于资金供求问题存在疑虑,担心扩容的心理根深蒂固,同时,看空情绪得以放大,导致了大盘明显下跌。然而,如果大家冷静下来想想,因为发行新股而改变对股市的看法,显然不是成熟的投资逻辑。对于一个有着2000多家上市公司,近20万亿元流通市值的市场来说,发行几十个股票,筹资几百亿元,实在也不是什么大事。今年年初进行过扩容,一批股票集中上市,但也并没有压垮大盘,相反春季行情还是如期展开。难道现在预料中的新股发行,就会那么可怕吗?

      这里的问题,其实都是投资者眼光太短,只顾及事件对当前的影响而忽视了其本质以及由此产生的中长期作用。搞沪港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以开放来促进改革,其意义并非刺激股市立刻上涨,而是加快境内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同样的,发行新股作为资本市场的基本职能,现在加紧实施是为了完善市场功能,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更多投资选择。这显然无关股指高低,更不是要干预市场运行。但如果人们只是看到可能的表面影响,对其内在本质因素没有真正搞清楚,就难免陷入认识上的误区,进而搞错了操作方向。

      都说投资股市要有大局观,而具有长远眼光、认清楚问题与事件本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样,不仅可以总体提高投资水平,也能够让市场减少无谓的异动,实现真正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