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宏观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李克强落子发展新棋局:建设长江经济带
  • 生命和安邦样本 险企的激进与隐患
  • A股怎么了?
  •  
    2014年4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李克强落子发展新棋局:建设长江经济带
    生命和安邦样本 险企的激进与隐患
    A股怎么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生命和安邦样本 险企的激进与隐患
    2014-04-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卢晓平 ○编辑 孙忠

      

      在主业保险行业,连“第一梯队”都尚未挤入的生命人寿和安邦保险,连日来却成了资本市场的举牌大鳄。从农产品到金地集团再到金融街,生命、安邦毫不掩饰其不计成本吸筹的“庞大野心”。

      在二级市场的明争暗斗,仅仅掀开了两家险企近年来激进扩张的冰山一角。无论是保险产品端、投资端还是业绩端,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另类”姿态,不仅令同业费解猜疑,更为其持续经营埋下隐患。

      在眼下被投资、地产系资本充斥的保险行业,生命和安邦绝非孤立样本。

      

      现金流可持续性之考

      在争抢金地集团事件上,并非只有生命和安邦两家保险公司在战斗。

      记者在查阅金地集团一季报后发现,除生命人寿、安邦财险和安邦人寿之外,在其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人寿、天安财险也赫然在列。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几家保险公司存在一定共性:近年来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较快。尤其是生命、安邦、华夏这三家寿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上一路高歌猛进。

      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生命、安邦、华夏这三家寿险公司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24283.97万元、136817.47万元、376404.15万元,分别实现“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4854621.28万元、820747.42万元、3319788.3万元。

      两组数据透露出三家寿险公司在产品结构上的趋同性。2013年保监会细化保费统计口径:传统险及通过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险及万能险的保费收入部分,至此被纳入“原保险保费收入”;而没有通过风险测试的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投资收入部分(多为万能险),则不被视作保费收入,而被列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这三家寿险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数据远远超过了“原保险保费收入”,两者甚至相差数倍之多。

      一位寿险业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近年来大量销售银保产品,多以短期万能险和分红险产品为主,被冠以“银保新贵”之头衔。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类短期银保产品包含的保障功能较低,实际被视为保费收入的比例相当之低。

      一位监管人士一语中的:这两年寿险业务增速有所提升,主要是部分寿险公司出于拉现金流的考虑,把名义上的长期分红险、万能险异化成1年或2年就可退保且无需承担损失的保险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销售可持续性较差,而且容易酿成风险。

      其口中所言的风险,包括:可能使公司退保长期处于高位运行,若投资收益低于客户预期,也容易引发群体退保事件;其次,扭曲保险本质和民众的保险意识,给行业向保障性业务转型带来不和谐因素。

      而最关键的还是资产与负债错配风险,所引发的现金流可持续的担忧。为业内人所熟知的是,保险业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因此追求的是资产与负债相匹配。但在投资端,这些短期资金却被配置到二级市场定增、信托计划等非短期资产项目。

      用短期滚动的理财产品去对接长期资产,这是典型的“短钱长投”错配,即负债端较短,资产端较长,不少投资项目还存在一定的锁定期。

      这一错配问题的潜在风险在于:一旦保险公司此后业务规模增速开始放缓,手中资金难以覆盖眼前的给付与赔付,那么现金流危机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朱铭来担心说,“这类投资行为的风险在于,一旦投资端无法满足产品端的需求,不但会引发社会矛盾,还容易引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我们留意到,尤其是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几乎绝大部分业务收入都来自短期的银保和网销产品。这类保险理财产品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一旦做了并且上了规模,就对保险公司的投资、风控及合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些保险公司有没有都做好了准备呢?”上述监管人士一席话意味深长。

      

      “不务正业”引偿付之忧

      金融街昨日一则公告,将和谐健康保险公司推至资本前台,成为安邦保险举牌上市公司的又一个平台。

      和谐健康险五年前被安邦保险集团收入麾下,在沉寂四年后,于2013年呈现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量。

      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和谐健康险仅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929.68万元,在国内四家健康险公司中排名垫底。然而仅一年之后,和谐健康险2013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191.98万元,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高达1036523万元。

      令业内人士都难以置信的是,和谐健康险2013年在“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上落袋的逾100亿收入,不仅超过了其余三家健康险公司在这一科目上的总和,更超过了太保寿险等老牌险企。

      “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的激增,足以可见,保障型产品在和谐健康险的产品结构中之占比,可谓极低。

      在国内其他健康险公司高管看来,去年以来,和谐健康险的发展路径就变得格外“另类”。“一家倚重银保渠道来发售保险产品,强调收益为最大卖点的健康险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险公司了。专业健康险产品本应具有的疾病保障功能则被严重弱化。”专业健康险设立的初衷,是试图通过专业化经营,在健康险产品、疾病管理等环节为客户量身订制。

      事实上,“不务正业”的又何止和谐健康险一家。从保监会2013年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以生命人寿、华夏人寿、正德人寿、信泰人寿、和谐健康险、安邦人寿、前海人寿等为主的一批中小寿险公司在保险理财产品上一路高歌猛进,“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远多于“原保险保费收入”。

      这些保险公司的动力,来自于“快速吸金”的冲动使然。披着保险外衣的理财型业务(多为银保业务),因为期限短、预期收益高,极易被拿来与银行储蓄或银行理财型产品相对比,所以规模上得快,能为保险公司快速带来现金流。

      但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出乎了市场预料:这些沉浸在“快速吸金”喜悦中的保险公司,却在近年来相继被套偿付能力“紧箍咒”——即卖得越多,套得就越深。

      为什么说,在银保渠道销售的短期理财保险产品,销售规模越多,就越“吃”偿付能力?银保产品对保险公司资本的消耗到底有多大?

      为行内人所熟知的是,寿险公司对资本的需求主要与法定准备金相关,不同类型的产品对资本的占用不大相同。一家寿险公司总经理直言不讳:“在累计保费相同的情况下,目前银保市场上主流的短期趸缴产品对首年资本的占用,约为10年期缴长期保障型产品的6倍之多。”

      也正是基于这种产品结构,导致了大多数寿险公司过度依赖于“资产管理型”的盈利模式,即: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

      在这种“躺着吃利差”的盈利模式下,一旦资本市场不理想,“短钱长投”错配风险显现,保险公司当期的盈利能力将大大下降,保险公司依靠自身盈利实现偿付能力自身“造血”的功能大大减弱。资本“饥渴症”久治不愈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现金流危机。

      下转封四·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