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瞿建国耳顺之年再出发 环保狂人,自媒体达人
  • 潇洒老将瞿建国 “我是一个喜欢画句号的人”
  •  
    2014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人物
    瞿建国耳顺之年再出发 环保狂人,自媒体达人
    潇洒老将瞿建国 “我是一个喜欢画句号的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潇洒老将瞿建国 “我是一个喜欢画句号的人”
    2014-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作为上海工业旅游景点,位于浦东川沙的开能环保总部园区里百花争艳、小桥流水,一派欣欣向荣。

      窗外春意闹,屋内寒意却尚未褪尽。创始人瞿建国的办公室里,这位商界老将,身着典雅中式服装,就着真火壁炉里生机勃勃的火苗,开始讲述起自己30余年的奋斗与经历。

      辞公职、办企业、最早上市、又离开;再度回归、如今又要出发。瞿建国的故事,被一个接一个句号分割着;而新的篇章,也随之开启。

      在资本刀光剑影中腾挪起伏久了,今年刚好60岁的瞿建国心澄如镜:“世界上既能保值又能增值,沒有风险又沒有保管成本的,不是黄金,也不是股票,更不是房产,唯有时间。”

      所以,非要总结过去,瞿建国选择用一个又一个句号,轻描淡写。

      浦东川沙农民出身,从木匠做起,一路成了公社副社长,管理万余人的工厂,利润之好驰名全国;辞去公职后,创立申华实业并率先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最早登陆上交所的老八股之一;纷争之下无奈离开;移过民,又回归,一头扎进环保领域,终携开能环保登陆创业板……

      一路走来,社会的嬗变、商场的残酷,也许没有人比瞿建国有更深的体悟。可他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在应该画句号的时候离开。”

      然而,只要说起未来,瞿建国还是选择用句号作为起点。“因为只有离开,才能再出发。”

      耳顺之年再出发。瞿建国依旧如故——“我是一个喜欢画句号的人。”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三个13年人生经历

      “在我几十年的企业经营生涯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刚好都是13年。”

      话题甫一开场,瞿建国就把近40年的经历和盘托出,言简意赅。

      开始,上世纪七十年代做乡镇企业,一路做到孙桥公社主管工业的副社长,领导上万人的经济联合体。

      后来,1986年辞去公职创办申华,1990年带领申华上市,最后到1999年离开。

      再后来,2001年开始做开能环保,距今刚好也是13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贫无以治学,于是就去学了木匠手艺。”瞿建国回忆说,因为乡镇企业干得出色,之后当上了分管工业的人民公社副社长。

      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当时的瞿建国把公社所有企业集中到一起,做成经济联合体,年产值一下子破亿,首批亿元富乡的称号迅速在全国传开了。

      “当时市政府奖励我们,第一次是台拖拉机,第二次变成一辆4吨卡车,第三次是一部消防车。我就开着这辆消防车到县里开会。”说起往事,瞿建国神色有些得意。

      为了把企业做得更大,他还动员其他省份企业一起参加。

      “我发了一个倡议书,共有4个省的26家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这就是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

      但是,联合体松散的体制,加上各家企业的主管部门不同,又赶上经济危机。一时间,这个松散的组织迅速分崩离析,还欠下40多万元的债务。

      尽管对于营收过亿元的孙桥公社来说,这并不算太大的事儿,但瞿建国憋着股劲儿。“如果不把这件事做成,对自己没法交代。”

      辞去公职做申华,成了他为自己划上的第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号。

      那个时候,政府公职人员辞职绝非寻常事,这意味着要与体制完全切割。瞿建国记得,当时离职的条件是“不能从公社里带走一个人,也不能拿走一分钱,还要把亏损40多万元的申华企业带走”。

      这般压力之下,几个想追随他的人都纷纷打起退堂鼓。可对瞿建国来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把企业挂靠在公社下面,算是找个靠山。”

      刀光剑影中腾挪起伏

      脱离体制的瞿建国,踏上了一段单打独斗的艰难征程。

      相对于差不多同期登陆资本市场的爱使、大小飞等,申华实业显得有些另类。它是“三无概念股”,政企完全分开、无任何上级或机构控股、同股同权、全额流通、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初尝资本市场滋味的瞿建国渐渐发现,三无概念给申华带来很多不便。他意识到,要给申华找个靠山,才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于是,股权分散的申华实业上演了中国资本市场史上颇具戏剧性的一幕。

      万科的王石、君安的张国庆、华晨的仰融,三位风云人物先后入主申华,并导致了多次股权之争。其中,广东三新举牌申华实业的那一刻,让瞿建国最为揪心。

      “我在加拿大休假,突然收到公司发来的传真件。”那时瞿建国才惊悉公司已被广州三新收购了5%的股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公司几名董事发起集体逼宫。危难时刻,瞿建国找到张国庆,双方一拍即合。

      几天后,君安举牌申华实业,最终取代广州三新成为申华第一大股东,瞿建国这才坐稳董事长的位置。

      不过,因张国庆的变故,申华与君安间又陷入一片混战。瞿建国还被以“侵权和非法投资”为由告上法庭。

      此时,仰融出现了。

      1999年3月,君安和申华出乎意料地达成共识,一致决定“让贤”华晨控股,资本大鳄仰融成了申华实业控制人。

      资本刀光剑影,艰难腾挪起伏的瞿建国身心疲惫,最后选择了离开。这其中或许有主动离开的念头,但更多是因为股权分散的申华实业,总被各路资本觊觎。

      潮起潮落,瞿建国实在是经历够了。

      离开了申华,他原本打算去加拿大过退休生活。“当时家人已经定居加拿大,一直盼着我过去一家团圆。”

      谁知到了加拿大,无所事事的感觉却成了瞿建国“难以承受之轻”。

      “一个忙惯了的人突然闲下来,非常不习惯。整天茶不思、饭不香。”仅仅4个月,瞿建国就待不下去了,举家回归。

      再度启程体悟深

      瞿建国回国之时,正值房地产业黄金期的开端。以他的人脉关系,涉足该行业相对比较容易,搞到土地一转手就可以赚几千万。不然自己做房地产,也能赚更多钱。结果谁也没想到,他看上了当时默默无闻的净水器。

      周遭的朋友们实在不能理解,“仰融还专门找我聊了一次,说给我个汽车零部件做,一年也可以做到三、五个亿。可我还是想做开能,觉得环保有意思。”

      瞿建国简单一句“有意思”,今天来看其实意味深远。

      “做企业眼光要长远,最好看到十年、二十年以后。”他说,“我去加拿大的时候,国内的空气和水污染已经非常糟糕,加拿大良好的自然环境,让我意识到身体健康和幸福快乐最重要。”

      所以,他看准了环保产业。

      回国后的瞿建国很快组建开能,十年后成功上市。根据开能环保年报, 2013年净利润5697万元,净利润增长率为14.4%,这也让所有人相信,他当初的选择再正确不过。

      “尽管开能现在还比较小,可以说还是一个‘孩子’,但以后肯定会超过申华。”瞿建国的目标很明确:“我希望做成百年企业。”

      从最初做人民公社副社长,到带领申华实业成功上市,再到一手将开能环保送上创业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路走来,期间经历了农村合作社制度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嬗变,也许没有人比瞿建国有更多深切的体悟了。

      “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瞿建国说,过去几十年中,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必须与国家经济整体契合。特别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殊背景下,企业更应契合时代环境。“最早的经济联合体,以及后来为申华找靠山,莫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一路走来一路思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把城市里淘汰的企业争取到孙桥,尽管现在看大都是重污染、废旧落后工艺的企业,但在当时确实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瞿建国细细谈起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当时孙桥乡就有300多家企业,七、八千工人,处于散乱差的状态,我有个念头,为什么不搞合作社、搞企业集团。”1983年,公社就搞个工业区,把分散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企业联合体。“这举动在当时实属罕见”。

      到当年年底,“全上海市只有18万门电话,我们孙桥公社家家户户都已经安上电话了。”瞿建国说,短短两年时间,公社工业产值就突破了亿元大关。

      可瞿建国的脑袋还是停不下来,“总想着这种模式存在天花板,于是开始设想新的模式,这才吸引了全国4个省市的26家企业形成了联合体。”这,就是申华实业的前身。

      “当时江阴华西村走的是公有制模式,温州走的是独立私有制模式,我觉得应该走两者相结合的模式。”瞿建国说,当时大家观念上还没有想通该实行人合还是资合,只觉得股份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认准了路,瞿建国才敢放手一搏辞去公职,全心做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股份制前行,除了草根智慧外,与当时高层智囊的支持也紧密相关。

      瞿建国回忆说,当时孙桥乡农村经济发展得好,吸引了包括吴敬琏、厉以宁等一批学者前去调研。“我与这些经济学家沟通过许多次,他们都觉得股份制是一个方向。”

      作为股份制企业,申华早期的股权运作非常简单,登记过户时就到企业里面敲一个章,也可以去西康路挂牌交易。“条件艰苦,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想来工厂调研,我们连一个容纳十五人的办公室都没有,最后还是去市委当面汇报的。”

      也正是依靠股份制改革,瞿建国成功地把申华实业带进了上交所,成为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老八股之一。不过,当时的申华实业,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主管部门,随后延中实业的收购案,让他感到了不安,促使他要为申华找可以依靠的股东。

      “申华实业什么都做,但什么也做不到最好。”瞿建国打了比方,“大家都很看好这个小伙子,但是缺少爹娘照顾,没有靠山”。由于股权分散,还随时会被资本举牌。

      那时的瞿建国如履薄冰。“资本都有短期逐利的本性,不会更多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可是,不能今天你买了我的股票,就希望我改变,明天另一个人买了我的股票,又要求我改变,那怎么行啊!”

      就这样,瞿建国渐渐萌生去意。“后来看到仰融,觉得他不错,就给他算了”。

      王石、张国庆和仰融,毫无疑义都是或曾是中国经济领域的顶尖级人物。三人之中,瞿建国对仰融的好感溢于言表。

      为了表明态度,“包括我在内的7名董事决定,以集体辞职方式支持华晨入主申华。”

      相比回首往事,瞿建国更愿意谈谈自己对于企业的独到认知。

      “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细胞,即使是控股股东,也不能为所欲为。”

      在他看来,“大股东和公司的关系更像父子,父亲生养儿子,但是哪有你是父亲,就要让儿子完全听你的,天底下是没有这种事的。只有儿子想要什么,父母无条件给予支持。”瞿建国一针见血:大股东就是为公司服务的。

      当然,他也认为稳定的股权可以让企业确保稳健,对企业、投资者以及经营者都是有利的。“申华实业诞生时的股权结构就有重大缺陷,作为创始人,我只要表示不想离开,肯定不会有人赶我走,我可以做一辈子,但那样有什么意思呢,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如今,看看开能环保的上市情况,瞿建国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这或许是这么多年的变革与纷争,带给他的最好心得。

      瞿建国

      1954年出生,上海人。著名企业家、慈善家。

      1983年领导村办企业实现产值千万元、利润超百万而闻名全国;1986年任副乡长,主持经济工作业绩突出,跻身中国首批亿元富乡;1987年向社会公募招股,创立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申华实业,该公司1998年被评为中国内地百强上市公司第五名。

      1993年,他将自己赚来的第一个1000万元捐出,创立中国首家非政府背景的公益基金会——建国社会公益基金会;2004年又创立自然与健康基金会。至今累计捐款数千万元。

      2001年,投身人居环保产业,创立开能集团,首倡“全屋净水”理念,针对中国水质研制一系列经济有效的全屋水处理系统。产品被北京奥运会、301医院、中福会幼儿园及数万家庭使用并出口欧美,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和上海市著名商标。

      2009年,获首届“上海慈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