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海外
  • A14:基金·研究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人物
  • 投资者行为与收益目标的变迁
  • 做空工具有望打开
    对冲基金收益空间
  • 市场疲弱依旧 混基大幅减仓
  • 中海积极收益
    灵活配置基金19日起售
  • 货币基金畸高收益可以休矣
  • 财通基金再推
    创新型安全垫定增专户
  • 信诚薪金宝
    19日正式上线
  •  
    2014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投资者行为与收益目标的变迁
    做空工具有望打开
    对冲基金收益空间
    市场疲弱依旧 混基大幅减仓
    中海积极收益
    灵活配置基金19日起售
    货币基金畸高收益可以休矣
    财通基金再推
    创新型安全垫定增专户
    信诚薪金宝
    19日正式上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基金畸高收益可以休矣
    2014-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诚诚

      

      虽然随着资金面的宽松,以“宝宝”为代表货币基金收益率近期已经全面“破五”。不过,“九号文”限制同业存款的一记重拳,或许将让货币基金彻底告别无风险高收益时代。

      5月16日,央行、银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这一被业界俗称为“九号文”的规定,严格限定了“买入返售”资产,基本堵死了银行通过同业做非标业务的渠道。

      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同业存款规模之巨。数据显示,2009年年初至2013年年末,银行业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246%,是同期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236%,是同期总负债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

      本应承担调剂银行头寸功能的同业存款增长如此之快令人咋舌。记者了解到,银行同业存款“买入返售”项下占比最大的就是信托收益权,其中蕴藏着期限错配风险,而且风险敞口非常之大。

      可以预见,随着相关部门联合发文严控“非标”,未来银行资金、企业融资将很大程度上将从非标产品转向标准化产品。而在此过程中,以互联网“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其高收益也或暂告段落。

      货币基金与同业存款受限有何关系?据了解,目前货币基金八成以上都就是银行间的同业存款。受益于同业存款信托受益权的高收益,货币基金一度因为可获取8%左右的畸高收益而风靡一时。

      以目前市场上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为例,该产品的基金经理曾透露,余额宝高达9成的资产规模都是购买银行的同业存款。其五六千亿的资金体量优势,成为众多银行争取的对象,可以获得的同业存款利率甚至比公开市场利率还要略高一筹。

      事实上,货币基金在成熟市场是代表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无风险利率,而由于同业存款此前大部分投向信托受益权等非标品种,致使其可以提供的收益率畸高不下,也间接通过货币基金抬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无风险利率。

      此前为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宝宝”们,其收益率动辄高达6%-8%,且投资者默认为国家信用隐性担保,没有风险。这意味着国债、金融债等利率产品,收益率完全没有吸引力,也客观上要求有信用风险的信用债提供更高的收益率。

      “宝宝”们的这种畸高收益,究其本质,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企业通过银行买入返收信托受益权间接融资,用高利率绑架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否则,按照正常的利率水平,有多少企业能够承担每年10%左右的资金成本呢?所谓市场利率化导致的货币基金收益率上升,其前提应当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规范市场,而畸高收益下的市场化,与一个健康、规范的市场可谓相差甚远。

      其实,在国外,货币基金是一种“以流动性论英雄”的金融产品,对于货基的收益率本不应附加如此之高的收益要求。而目前商家比拼甚至补贴货基高收益招揽客户,全民过度关注宝宝收益率的现象,着实隐藏了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所谓的“无风险”收益,实际是捆绑了全社会风险,一旦触发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由于货币基金应当反映的是正常市场化之下的无风险利率,随着该资金成本的正常涨跌,货币基金收益率今后也会出现起伏,呈现周期性变化。但是该利率不会像以前那样,体现被信托收益权“绑架”后的畸高收益了。货币基金比拼高收益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