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财富
  • A5:数据·图表
  • A6:广告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减持大军扩容忙
  • 大股东减持“新装”
  •  
    2014年5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减持大军扩容忙
    大股东减持“新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股东减持“新装”
    2014-05-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大股东减持向来被市场解读为利空。一个新现象是,近期,部分公司开始摸索新的运作模式,其目的是对冲大股东减持的利空,转而将其演化为一项朦胧的利好,给投资者留下想象空间。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此类委婉的减持主要包括三类:借国资改革的名义;引入战略投资者趁势减持;利用规则为套现打掩护。⊙记者 王雪青 ○编辑 吴正懿

      以国企改革之名

      大比例减持,通常等同于一项重大利空,但“践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说法,无疑给了市场更多遐想

      

      中山公用的说辞极具代表性。公司29日公告,为优化公司股权结构,践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大股东中汇集团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13%股权,约10123万股,转让价格不低于公司股票当天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本次减持后,中汇集团的持股比例将从62.26%降至49.26%。

      13%的大比例减持,通常等同于一项重大利空。不过,由于有着国资改革的憧憬,中山公用昨日早盘小幅低开,并曾一度翻红,午后因大盘下挫最终下跌3%。

      近期另一备受关注的案例是营口港。公司在发布年报时推出了“10转20派2”的高送转方案,并表示“公司拟探索研究进一步引入民营资本参股,进一步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该利好一经宣布,公司股价最高上涨近八成。

      不过,在利好推高股价的同时,大股东营口港务集团酝酿一项规模巨大的减持计划,且在未发布提示性公告的情况下已悄然实施了部分减持。直到收到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后,营口港务集团才紧急终止了后续的减持计划。

      记者了解到,营口港务集团的减持意愿由来已久,集团董事长高宝玉曾对上证报记者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解决国资一股独大的问题上,其实集团一直想减持,但是目前公司股价太低,现在减持又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还需要从长计议。”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于筹集发展资金、降低资产负债、减轻财务费用等需求,有意减持上市公司股份,但受制于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和交易规定,使国有股的大幅度减持难以成行,因此如何减持国有股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引入战投的另类减持

      以并购重组闻名的知名PE硅谷天堂,由其受让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后,产业整合及重组的预期也被打开,往往受到资金追捧,此前股东的减持往往被市场遗忘

      

      另一类减持也颇具迷惑性——大股东将部分股权协议转让给第三方,美其名曰引入战略投资者。易被忽视的是,大股东也借此完成了套现,又给投资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比如,央企背景的四维图新,刚刚将所持的11.28%股权转让给了互联网巨头腾讯,其交易价码高达11.73亿元。从另一角度看,四维图新大股东也借此套现了11.73亿元。而市场也对此项联姻报以正面回应,股价连日大涨。

      市场期待的是未来。腾讯方面表示,双方合作首先可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地图和导航服务;其次,双方可一起开拓车联网;第三,可一起建立位置服务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

      说到引战投,就不得不提以并购重组闻名的知名PE硅谷天堂,由其受让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后,产业整合及重组的预期也被打开,往往受到资金追捧。例如,2013年9月长城集团实际控制人吴淡珠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98万股(占1.32%)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硅谷天堂,后者将协助公司进行品牌战略及产业链生态的梳理。今年初,长城集团便宣布联手游戏企业,从此股价一飞冲天,并且目前正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此后,该模式又在万马电缆、通威股份等多家公司身上复制。万马电缆今年3月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电气电缆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4.96%股权,套现2.53亿元,其中硅谷天堂受让0.70%股权,将推动公司战略扩张和并购整合。通威股份大股东通威集团于5月14日减持4.83%股权,套现近3亿元,全部由硅谷天堂接盘,后者将向公司提供战略发展规划梳理与修订建议及并购整合服务。

      经此模式,大股东的减持举动完全被战略投资者的光环所掩盖,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运作充满期待。

      

      利用规则“掩护”套现

      如果说上述两种减持理由还算多见,那么个别企业利用交易规则掩护套现的做法则甚为罕见。让套现成为“无奈”之举,也是另一种“用心良苦”

      

      某餐饮企业今年3月公告,公司目前的第三大股东(系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曾于2013年3月21日至6月25日分别与广发证券、招商证券进行了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购回期间在240天至1年不等,累计交易数量为4640万股。当年12月24日,该股东减持了804万股。

      正是这笔看似不经意的小额减持,背后却隐含着大文章。

      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监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购回股票也被认定为“买入”操作。

      今年3月,该公司突然公告,上述第三大股东表示,若按照协议回购前述约定购回式交易股份,将可能面临短线交易的违法风险,因此决定不再回购此部分股份,相关证券公司将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对上述股份进行减持。

      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显然是有意为之的套现手法,“约定购回的质押股份价格都打了折扣,证券公司减持股份之后,融资额以外的资金会还给股东本人,该股东也因此实现了套现的目的”。

      由于该类运作十分隐蔽,投资者很难关注到。因此,该笔处置并未引发股价明显下跌,维稳的意图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