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投资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地缘政治紧张刺激油价跳涨
  • 吴敬琏:不赞成“全面降准” 当前货币总量仍宽松但趋向于温和紧缩
  • 基金业协会
    国际会员委员会成立
  • 2014年6月中信建投期货
    “白糖期权专题研讨会”开讲啦
  • 户籍改革倒计时
  • “钱紧”一年间
  • 多家私募提高期货投资配置
  •  
    2014年6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3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财经新闻
    地缘政治紧张刺激油价跳涨
    吴敬琏:不赞成“全面降准” 当前货币总量仍宽松但趋向于温和紧缩
    基金业协会
    国际会员委员会成立
    2014年6月中信建投期货
    “白糖期权专题研讨会”开讲啦
    户籍改革倒计时
    “钱紧”一年间
    多家私募提高期货投资配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钱紧”一年间
    2014-0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又到半年末,银行年中“大考”迫近,一年前突袭的“钱紧”仍让市场心有余悸。不过,无论是央行启动定向降准策略,还是“学乖了”的商业银行,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家认为,“钱紧”已难再现。

      ⊙据新华社报道

      

      发生在2013年6月份的银行间市场“钱紧”,仍让不少金融机构人士记忆犹新。去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和7天回购利率均创历史最高。同时,理财产品收益集体跳涨,个别甚至突破8%。

      “钱紧今年绝不可能重演了。”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从去年经历“钱紧”之后,央行已经十分注重短期的流动性管理,不会再让资金市场突然变紧,而且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实际操作中货币还是偏松的。

      

      “钱紧”难再现

      6月末未到,央行已经提前动手。中国人民银行9日晚间宣布启动定向降准。此次定向降准大约将覆盖2/3的城商行、80%非县域农商行和90%非县域农合行。

      央行称,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Wind统计显示,6月首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较5月最后一周大幅增加。与此相对的是,四大行5月前四周仅放贷1300亿元,但5月末不到一周内新增贷款飙涨约1400亿元,当月新增规模增至约2700亿。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央行已十分注重在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市场利率非常关注,比如去年底的时候,市场曾有一波钱紧再现的市场情绪,但在央行随即注入流动性之后,逐步平息。今年三四月份,货币市场的利率一直处于下行趋势。

      

      商业银行提早布局

      资金成本上下浮动,始终是牵动逾百万亿资产的银行业及众多企业的命门。商业银行在经历“钱紧”教训后也在自省。

      “我们行早已在准备跨6月末的业务了。其实很多机构都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对资金面的判断不可能再像去年那样混乱了。”某银行金融市场部门的负责人说。

      记者走访上海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多数理财产品维持在5%上下。据银率网统计,5月最后一周,60家银行密集发售708款理财产品,但平均预期收益仅为5.15%。

      去年商业银行对于资金的判断出现问题,期限错配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谁也没想到产品断了档之后,负债端突然没钱了,结果出现抢钱的混乱局面。”该人士表示。

      其实,经过去年的钱紧冲击之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开始变得更加严格。“我们行从去年钱紧之后,就开始严格控制期限错配,尤其是短期的流动性,避免出现月末、季度末、半年末这样的关键时点,从产品发行上就开始关注这一因素。”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随着银行年中考核临近,拉存款大战也日渐升温。“5月底6月初,各家银行就在抢着发售理财产品,目的就是揽储备战资金紧张。”上海一家国有银行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让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

      尽管年中银行间资金偏紧不再,“钱紧”难以再现,然而实体经济“缺钱”之感仍迫切。

      “从实际调研看,目前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一般在30%至50%。”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事小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的代理中介公司利率达18%,加上手续费等,实际利率远高于20%。

      在“存款为王”的考核约束下,小微、“三农”企业仍遭遇限贷。

      专家表示,社会资金面保持充裕同时,鉴于银行信贷对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微刺激”下,还需要让资金投放真正进入实体经济。

      事实上,4月以来监管层持续打击银行同业资产扩张,对农商行等首度“定向降准”,但资金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依然需要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