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新闻·市场
  • 7:新闻·财富管理
  • 8:调查
  • 9:新闻·公司
  • 10:新闻·公司
  • 11:新闻·公司
  • 12: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从阿不都艾海提博士家的大炕到良心书店
  • 国际资本口中的低碳经济刻意忽略了什么——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五
  • 易经大循环图的五层涵义——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六十九
  • 理性相对论
  •  
    2014年6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从阿不都艾海提博士家的大炕到良心书店
    国际资本口中的低碳经济刻意忽略了什么——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五
    易经大循环图的五层涵义——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六十九
    理性相对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资本口中的低碳经济刻意忽略了什么——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五
    2014-0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际资本口中的低碳经济刻意忽略了什么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五

      □李国旺

      当前最时髦的“低碳经济学”,只看到高碳与地球环境的关系,没有看到高碳经济背后资本作为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没有看到地球环境变化最大推手是太阳活动的自然周期变化。

      面对世界大棋的竞合,国学讲究在行动前,要先“格物、致知”。在经济领域,21世纪世界最需要“格物”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通过资源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化石等高碳能源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消耗比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大气污染,求得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形态。

      但是,当前最时髦的“低碳经济学”,却没有真正“格物”,即没有找到出现“高碳经济”的真正原因,只看到高碳与地球环境的关系,没有看到高碳经济背后资本作为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没有看到地球环境变化最大推手是太阳活动的自然周期变化。

      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往往以自然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由于物质文明的相对落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始之际,没有充分认识自然生态的无价价值。为引进外资,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土地价值低估、资源的浪费等代价。在外资已通过低价的土地、资源、水源、污染甚至人力资本而获得高额剩余价值后,向中国提出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空气碳排放的问题,又要中国为其榨取超额剩余价值再支付即碳排放权的成本。

      如果我们也顺着他们的论调,就会犯两个逻辑错误:温室效应不仅是碳排放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太阳周期活动的结果;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是国际资本转移加工业的结果。

      国际资本却故意忽略了温室效应主要是太阳周期活动这个最重要的原因。国际资本有关碳排放有关的议题,其提议的所谓科学家都不是大气研究的专家。在太阳系中,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在有人类之前几次重大的灾难性气候变化,都由太阳活动周期出现异常而引发。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必然引发太阳系的电磁流、太空磁场的变化,进而引发地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紊乱,从而出现持续几百年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存在五百年周期和千年周期,凡在此周期期间,必然出现虫灾、旱灾、洪涝等当时人类不可克服的自然灾害。

      碳排放增长仅仅是国际资本榨取新兴国家高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之一,另外还有环境污染、人力价值压榨等,由于往往局限于一国范围而不流动,因此国际资本故意视而不见。中国对外依赖度高达70%左右,对外加工贸易的利润分配中,主要为国际资本所得,这种所得不仅直接表现为对土地、资源、水源、劳力的低成本压榨,更表现为通过构建产业体系,通过高成本进口低价格出口商品形式转移利润逃避税收,从而形成了低成本榨取剩余价值、国际贸易转移剩余价值和低利润逃避税收的三重形式的利润获取。在这个利润获取过程中,国际资本不仅将垃圾、污染、疾病留在了中国,而且反过来要我国高价再购买其专利权保护期限内的低碳技术和排放权,形成对中国经济体生产的剩余价值的第四重剥削。

      在国际资本深度进入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地区,环境污染、土地价值转移、土地污染、劳动力剥削、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最严重。为此国际资本采取了下列动作,完成对上述地区相关要素的再一次价值转移:一是通过合资或者独资形式,控制水务公司。随后立即制造舆论,以保护水资源的名义要求提高水价;二是通过国际资本的强大攻势,扩大在中国QFII投资额度或直接投资的条件,但这些资本却直接进入或退出如地产等资本品市场。国际投资银行的力量不仅渗透到舆论平台,还获得事实上的“超国民待遇”,一些没有监管机构分析师牌照的投资银行家或国际投机分子,可随意对中国资本、地产、商品期货市场发表评论,但不用向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报备”,凡国际资本及吹鼓手关注或投机的产业,无不因此暴涨暴跌。三是由于国际资本染指的地方舆论、土地、资本、环境等为国际资本直接投资或者投机,这些地区的楼价迅速与国际价格接轨。在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舆论控制下,国内地产政策的执行结果由于国际资本通过汇率等多种方式的干预而变异。

      明白了这一点,面对国际资本“低碳经济”压力,我们理该借力打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产业化与资本化,既适应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又全力防止移剩余价值被国际资本转移。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争取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态上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