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市场
  • 10:市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圆桌
  • 大佬不再悲观
    一场充满希望的坚守
  • A股的“围城”时代:散户逃离 机构争霸
  •  
    2014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大佬不再悲观
    一场充满希望的坚守
    A股的“围城”时代:散户逃离 机构争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的“围城”时代:散户逃离 机构争霸
    2014-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街头,汹涌的人流提着板凳去排队等待第二天证券营业部开门,而开门的那一刹那,涌入的人群导致很多张脸被贴到了玻璃上而变形……”这是电影《股疯》中的场景,几乎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市真实演绎。

      而如今的散户大厅,却已是冷冷清清,只有稀稀落落的个别老年人,散坐在交易大厅。

      这种变迁背后,是股民交易习惯的改变,同时也是券商营业部以及散户经纪业务衰落的缩影。

      当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草莽年代逐渐淡去,A股市场,又是谁的江湖?

      种种迹象显示,投资机构开始逐步替代散户力量成为主导,随之拉开了机构博弈时代的序幕。与此同时,A股市场对外开放已然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在直面全球资产配置的新时代,不仅是投资者的结构,乃至游戏规则,都面临改变。

      借用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最坏”之处,正如投资者目睹的那样,资本市场表现低迷,大批散户蒙受损失而逃离A股,基金经理们,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最好”之处,却并非人人所能看见。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深入,一批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悄然崛起,而蓝筹股,以如此低的估值水平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可以从容布局,细细耕耘。

      ⊙本报记者 吴晓婧

      被戳破的投资界“谎言”

      芒格说:“若我知道哪里会发生惨案,我就永远不会去那里!”

      雪球的一场“比惨”大赛,让在股市里“受过伤”的投资者,忍不住吐槽,他们希望用失败的经验,带给人们警醒……

      据说股市是一个“有经验的人,用经验换金钱;而没经验的人,用金钱换经验”的地方。

      对此,个人投资者唐朝无限感慨:聪明的人应该用别人的经验,换来金钱,而自己却是“用自己的金钱”换来经验。他在股市里输光了身家,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自嘲到,“我是属于脑袋不够用的。”

      艾涤生也在雪球上诉说着自己5年投资的血泪史。2007年盲目入市,2008年的大熊市,血洗了这个初入江湖的无知股民。最悲剧的是,08年投入股市的资金,是07年购房后预留的装修款。用他的话来讲,这一年的炒股经历是:莫名其妙的买入,糊里糊涂的持有,盲目恐惧的割肉。

      反思5年来的投资历程,艾涤生说,从2007年盲目入市、2008年疯狂亏损、2011年不舍得放弃,再到2012年糊涂赚,最后到2013年明白亏,走了太多弯路,交了很多学费,才知道企业基本面研究和价值投资。

      种种充满“戏剧性”的悲剧故事,成为A股市场千千万万散户的缩影。

      一位在投资上“屡战屡败”的投资者王林感慨,当初看了《战胜华尔街》一书,坚信彼得·林奇这位华尔街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所言,“只要做足功课,个人投资者可以轻松击败机构投资者”。当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之后,发现这只是一个“谎言”。

      林奇认为,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耐心,更少的投资限制,可以自由购买小盘股、陷入困境的股票,不用向别人反复解释自己的决策。而机构投资者需要向无数个人和其他机构负责,需要应对堆积如山的法律和规制问题,其交易成本往往也高于个人。

      “《战胜华尔街》,是给广大散户投资者看的,这本书告诉大家,投资其实不困难,你需要观察自己的生活。比如他自己,发现自己的女儿喜欢吃某一个品牌的糖果,他就去研究那个公司,买了那个公司股票,然后赚了很多钱;他发现自己太太喜欢穿某一个牌子的内衣,他又去研究那个公司,买了那个公司,股票赚了很多钱。”在一位宏观对冲私募基金经理看来,这是依赖于消费兴起的大时代背景,如果不是消费兴起的大时代,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我有一些朋友也采取这样的策略,逛超市,看什么东西卖得比较好就去买什么,但却没有彼得林奇做得那么成功,就是因为现在不是消费兴起的大时代。”上述宏观对冲的私募基金经理认为,“彼得林奇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如果把他管理基金时间的起点和终点划出来,非常有趣的是,他基本上是在大牛市的起点开始接管这只基金,直到他离任的时候还是大牛市。彼得林奇是公募基金经理,公募基金经理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大多数时间公募基金的仓位都在90%以上,所以这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幸运成分。”

      彼得·林奇不停地告诉广大散户投资者,要在市场上生存,艺术和历史知识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索罗斯也谈及,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哲学,而不是经济学或金融学。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解释这个事实很容易,就跟拍电影一样——大导演总是会告诉你,他们成功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自己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宗教信仰等等。他们不会告诉你,自己能拍出电影首先是因为在电影学院接受了如何放置三脚架和如何设置光线的训练,也不会告诉你各种镜头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对于他们那个档次的人而言,这些可能都太简单了,可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这些非常简单的事情。”

      

      漫漫去“散户化”之路

      昔日的散户大厅,人声鼎沸,而如今,却总是冷冷清清……

      这种变迁背后,是股民交易习惯的改变,同时也是券商营业部以及散户经纪业务衰落的缩影。

      “散户大厅的逐渐消失实际上已提前向散户们敲响了警钟。”在一位券商分析师看来,随着A股市场做空力量不断加码,散户们的盈利也变得愈发困难。融资融券配合股指期货,在双向交易机制下,机构资金可做多空选择,双向操作都能获利。但散户因为资金量少和缺乏专业能力等,绝大多数仍然要靠在股市低买高卖做差价获利,这令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散户处境更加不利。

      而一项中国最新股民结构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即那些80后、90后们,绝大多数对于股市并不感兴趣;而30岁到40岁的股民,近年账户数占比也是连年萎缩。缺乏赚钱效应的A股,多少令散户们有些心灰意冷。

      而上证指数,依旧苦苦挣扎于2000点,有人编了一个段子,“四年前的世界杯还是微博的时代,聚美优品开始创业,苏宁没有把京东放在眼里,美国股市刚刚开始复苏,搜房仅仅靠广告业务收钱,很多人觉得特斯拉会倒闭。四年的时光,世界改变太多了。无论信与不信,时代滚滚,唯有向前。但永恒不变的是上证指数……”

      调侃之余,历经几年熊市,上证指数走出趋势向下的K线图,早已令A股的投资者唏嘘不已,大批散户最终选择了“逃离”。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A股有效账户数自2012年开始出现拐点,当年减少了4.46万户,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数据2008年有统计以来首度出现同比下降。而这一趋势在随后的2013年呈加速态势,A股有效账户数一年中锐减近800万户。

      这一切,仍在蔓延。

      中登5月月报显示,沪深两市当月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1480.59万户,较上月减少了334.87万户;占期末A股有效账户数13206.17万户的11.21%,较上月下降了2.5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A股交易账户占比连续第三个月出现环比下降,也是降幅最大的一次。不仅如此,刚过一成的交易账户比例,也接近了该数据2005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位。

      在一次采访中,偶遇了一个在股市中成长起来的大户,即便曾经“战果辉煌”,如今,他也不再做股票了,而是将自己的资金分别配置几只私募产品和信托,“属于我们的江湖过去了,如今很难跟上市场的节奏了。”

      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草莽年代,正在逐渐淡去……

      

      内外资机构群雄争霸

      当散户时代开始逐渐远去,A股市场,又是谁的江湖?

      在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看来,未来股票市场将以投资机构替代散户力量为主导,会逐步进入机构博弈的时代。

      截至2014年5月底,公募基金公司已经达到了94家,管理规模合计5.43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从无到有,新设立的67家子公司规模达到1.6万亿。此外,券商资管规模也达到6万亿。

      私募基金的“阳光化”之路更是突飞猛进,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孙杰介绍,截至6月12日,已经有4503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提交登记申请,办结登记3491家,管理基金5220只,管理规模1.96万亿。

      其中,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登记1009家,管理基金1885只,管理规模2579亿元;股权基金管理机构2043家,管理基金2666只,管理规模14794亿元;创投基金管理机构413家,管理基金613只,管理规模1792亿元;其他类型基金管理机构26家,管理基金56只,管理规模400亿元。

      “上述16万亿资产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孙杰看来,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制度框架,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此外,2011年底推出的RQFII制度试点,为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开辟了新渠道,RQFII试点运作情况平稳,对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RQFII试点已经扩大到我国香港地区、伦敦、新加坡和法国,投资额度合计4800亿元人民币。截至5月底,已有78家境外机构获批RQFII资格,累计获配额度2382亿元人民币。

      不可否认的是,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热情依旧较高。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已有249家机构获得了557.18亿美元额度,其中,5月份共给8家QFII新批准13亿美元投资额度,单月批准额度数创下4个月以来新高,显示外资入市仍有较高热情。

      尽管引入QFII制度已有10余年,但由于QFII家数和额度都不多,整体而言对A股市场的影响算不上大。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年末,QFII合计持有A股的市值为841.97亿元,而同期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为239077亿元,这意味着,QFII的持有市值在A股市场的占比不到1%。

      “目前海外资金在A股市场中的配置仍比较低,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看好中国内地的市场,周平早已辞去美国通用电气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一职,创办彬元资本,致力于为海外机构投资中国市场搭建平台。在其看来,在他看来,目前国内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很像,经过不断的牛熊起伏后,单个投资者将意识到自己无法驾驭市场的动向,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基本就是机构主导了,而现在中国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彼时机构投资者的机会就真正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央行传出“松绑”信号,将进一步扩大QFII和QDII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并且在条件成熟时,取消资格和额度审批,将相关投资便利扩大到境内外所有合法机构。

      重阳投资总裁、首席策略师王庆认为,随着未来沪港通、QFII、QDII的规模扩张,互联互通,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将逐渐融合。对外开放,钱会出去也会进来,这是钱的变化,另外投资主体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A股一旦被纳入MSCI指数,A股构成就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资金构成发生变化,投资者行为发生变化。对外开放对股市很重要,QFII占印度股市市值17%,占我国台湾地区股市市值是30%,目前QFII占A股市值只有1.5%,如果QFII规模扩大,占A股市值比例大幅提高,市场就会发生变化。

      “A股市场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直面全球资产配置的新时代,投资者结构,乃至游戏规则都面临改变。”兴业证券分析师看来,根据经验,随着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海外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当地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越来越大,其股市走势与海外投资者交易占比相关性越来越强。

      随着QFII、RQFII审批制度的放松,以及下半年“沪港通”的推行,未来中国A股将有望加入MSCI指数等海外主流的指数系统中,从而有望吸引全球配置的资金增持A股。

      上述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投资风格将更加多元化,价值股投资和成长股投资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并逐步摆脱当前存量资金博弈市场的“追涨杀跌、散户化”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