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央行年中放新招:指哪打哪
  • “质量门”频现 汽车行业拟率先试点责任险
  • 世界500强又添中国新面目
  • 扭曲的研究(上接封一)
  •  
    2014年7月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央行年中放新招:指哪打哪
    “质量门”频现 汽车行业拟率先试点责任险
    世界500强又添中国新面目
    扭曲的研究(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扭曲的研究(上接封一)
    2014-07-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扭曲的研究

      (上接封一)

      服务替代研究 产能过剩加深度不足

      “我每天要接待十几批路演,这还不算电话、邮件、微信等沟通。”深圳一家排名行业前十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碍于情面,自己不得不接待这些研究员,可这些路演大同小异,又让自己无法静下心来思考。到后来,他干脆就直接向研究员坦言,必须先预约好再路演。

      该投资总监所面临的,正是中国证券行业“过剩”的研究产能。在2013年,仅仅参加新财富评比的分析师就超过了1500名,整个行业的研究员预计接近万人。如何引起基金经理关注,已经成为卖方研究所的重要诉求。所以在研究之外,从内衣及泳装模特走秀活动,到豪华游艇酒会,其他各种服务也是层出不穷,推陈出新。

      “在这样的行业状态下,我每天要进行大量的电话沟通,调研完上市公司后要进行逐家路演。最终,我自己也成为一个‘服务员’而不是研究员。”分析师王迪感叹。

      而就在证券研究行业忙于服务的同时,信任危机开始发生,由于深度研究不足,传统券商研究所的市场份额遭到了其他投资咨询机构的“蚕食”。 一位买方机构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当前更希望获得的是某一行业的深度第一手信息、比较有经验的实业专家咨询,以及相关的线下活动。有些投资咨询机构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每年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国内大型券商的研究所。

      日前,明达资产与新华信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优先向对方提供合作机会以实现资源共享,在汽车、消费等相关领域,协助客户进行垂直化挖掘和行业整合,延伸产业价值链,并努力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分析人士认为,智库正在部分挤占卖方研究的市场,直接与公私募等投资机构对接。而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也表示,目前最大的卖方券商研究所在一个行业的布局最多3到5人,对产业有深入了解的研究很少。而某些行业智库在一些领域的研究已经超过20年,研究团队超过300人。

      事实上,真正有深度的研究报告从来不缺乏市场。

      “之前有家中小型券商,其行业分析师花了三个月写出一篇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报告,梳理出行业上下游情况、行业内公司竞争格局、国外行业历史情况等。虽然花的时间很长,但一份报告出来后是‘洛阳纸贵’,可以路演好多家机构,并且都是买方机构主动邀请。”王迪向记者表示。据了解,去年以来,这家券商打造的几个核心行业团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其关键就在于深度行业研究。

      

      让研究回归本源

      6月2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称,证监会已对中信证券研究员张明芳等涉嫌泄露内幕信息立案调查。对此,多位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有望成为证券研究行业的标志性事件,此举有利于打破行业潜规则,维护市场公平、公开、公正。

      不断升级的捕鼠风暴,无处不在的大数据,使得依靠内幕消息来推荐股票的风险越来越大。安信证券副总裁李勇称,“监管理念从此前重融资重机构转换到重投资者保护,随着监管理念的变化,监管的红线越来越清晰,监管层强调规范透明,强调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秩序,信息的发布以公开、公正、准确、透明为原则,换句话说,这条红线也是安全线、生命线,我们告诫自己的分析师不要越红线,真材实料才可以在一个更加公平的规则中得以体现。”

      而随着监管的加强,潜规则存在的土壤正在被破坏,研究员利用内幕消息的行为可能并不会立刻彻底消失,但对于每个研究员来说,是通过研究创造价值,还是通过消息拉升股价,也许并不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

      “研究员应该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基本操守,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从职业和为人的角度,都需要做一些选择,去诚实地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口碑。可能有的人就是要拐弯抹角把信息透出去,但时间长了,市场会给你的人格贴一个标签。”申万研究所所长陈晓升表示,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行业,没必要让市场记住你就是靠消息来服务客户的。“你是愿意在10月份拉票,还是愿意用11个月的时间把研究做好?把研究做好了,别人都不好意思不把票给你”。

      “如果执意在内幕消息的路上越走越远,你会发现一旦市场监管环境变化,内幕消息不再行得通,自己可能会因研究能力不足被买方机构抛弃,从而无法在行业内立足”,分析师王迪说。其实在大成基金等公司的会议室中,已经摆上了“谢绝内幕消息”的标志。

      另外,券商研究生态的改变,也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证券业创新的推进。“券商研究的核心其实是定价权,担当着如何给一个企业或者一项资产定价的重任,这也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所在。而过去十多年,券商研究仅仅确立了‘研究换分仓’的佣金模式,未来围绕定价权,券商研究所有很多文章可做。”陈晓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