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以可操作务实思维推进退市制度系统化
  • 资产重组:内幕信息监管的高难度重头戏
  • 腐败新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数量管制
    效果总归有限
  • 基金也应成为
    股市退市制度设计的重要部分
  •  
    2014年7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以可操作务实思维推进退市制度系统化
    资产重组:内幕信息监管的高难度重头戏
    腐败新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数量管制
    效果总归有限
    基金也应成为
    股市退市制度设计的重要部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也应成为
    股市退市制度设计的重要部分
    2014-07-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兰 波

      

      股市退市制度改革不仅关系上市公司,更关系投资者,尤其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基金的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讨论股票退市,不能不考虑基金的退市制度设计。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纳入样本的1616只基金净值规模已达3.45万亿,其中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警戒线的有118只,比去年底的69只大幅增长71%。那些迷你基金已触及连续20日不满2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

      遗憾的是,目前只有不断增加的新发基金产品及转型的基金产品,还没有过退市的基金。这对于基金行业发展很不利。尤其目前正在推行新基金发行备案制,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将会使迷你基金产品不断出现,基金发行越多,管理不善,亏损的迷你基金也越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此,应利用管理层推出的《退市意见》的契机,一并考虑基金退市的制度设计,并提上日程。尤其是在以下方面,应当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为基金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

      其一,实现股票及基金相匹配的退市制度。作为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资本市场,基金作为专家理财产品,也要根据其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的能力,在充分考虑其警戒红线同时,对于连续一定周期以上亏损的基金产品,给予ST的退市警示,同时,还当根据基金管理人改进基金状况的能力和实力,在一定时期内启动基金退市,增强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的危机感,强化信托责任和意识,由此根治只重视规模增长,忽略基金业绩增长的顽症。

      其二,开展各种业绩达标竞赛活动,并对基金业绩持续排名靠后的基金产品做排序分析。除了研究和分析其规模变动,还应综合考虑其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的能力,看其是否给投资者带来了良好回报。对年度内排名靠后且处于亏损状况的基金产品,及时给予退市提醒,强化参与基金产品投资的风险意识。实现基金管理和运作的品种末位淘汰制,扎扎实实地推动基金业绩增长,给基金管理人施加必要的管理压力,有利于规范基金行业的管理和运作秩序,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降低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的压力。

      其三,将新基金发行与基金退市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基金管理人开发和设计基金产品的能力。通过引入退市机制,鼓励和保护基金管理人加快基金产品创新。要充分运用基金发行采取备案制的有利条件,开发和设计满足基金行业需要的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基金产品。在不能做到基金行业细分的情况下,开发和设计基金产品类型,就难以摆脱单一的股票市场行情变化,这也是基金行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克服只投资股票市场的新基金发行偏向,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新基金发行的良性循环。因此,对于不能在既定时间内扭亏的基金管理人,应限制其发行新基金产品尤其是同类型基金产品,从根本上阻止基金行业的资源浪费。

      其四,构建基金退市的多元文化体系。基金退市,并不是弃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而应当在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基础和前提下,开展基金的合并、转型等管理,推动基金退市的多元化发展。以此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环境,增强投资者投资基金的信心。

      (作者系资深市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