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书评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ETF期权最快8月底面世 交易所下发“风控指南”征求意见稿
  • 认沽期权知多少(一)
  • 内地投资者参与美股交易激增
  • 光大证券自营解禁
  • 蓝筹题材双杀 沪指失守半年线
  • A股放量下行 打破震荡格局
  • 蓝筹股市值管理就是牛鼻子
  •  
    2014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ETF期权最快8月底面世 交易所下发“风控指南”征求意见稿
    认沽期权知多少(一)
    内地投资者参与美股交易激增
    光大证券自营解禁
    蓝筹题材双杀 沪指失守半年线
    A股放量下行 打破震荡格局
    蓝筹股市值管理就是牛鼻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蓝筹股市值管理就是牛鼻子
    2014-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2007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雄霸天下,市值损失以蓝筹股居多;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A股市场如果要摆脱颓势,就需要蓝筹股凤凰涅■。

      在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中,中资企业居然入围100家之多,这可能给各地招商部门带来不小的困惑?因为要不了多久,一向以世界500强为招商目标的地方政府可能只能面对国内500强了?这组数据对于唱空中国论者无疑是当头棒喝,当然在这入围500强的100家中资企业中国企又占据了多数席位,而且中国石化还跑进了全球前三名。

      但另一组统计数据却又令人烦恼了。2013年度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A股市场总市值较上一年度微涨了4504亿元至23.39万亿元,但在市值缩水的100家上市公司中,却有38家隶属央企,其市值累计蒸发近万亿元,而且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这些500强大企业市值损失还过千亿元。

      如果你再将统计数据向前追溯,显示的数据更令人咋舌:从2007年年底以来所有持续交易的上市公司A股市值,蒸发市值榜上最多的10家公司8家是大型蓝筹国企股,中国石油蒸发3.79万亿,中国石化蒸发了1.17万亿,工商银行蒸发了1.13万亿,中国人寿蒸发了9218.57亿元,中国神华蒸发了8398.88亿元,加上交通银行、宝钢股份、中国国航,这数十家国企蒸发的市值,累计近十万亿元。这些蓝筹股多数也是世界500强的熟悉面孔。

      从上述经济和股市表现的悖论折射出股改之后A股市场有待完善的治理结构问题,因为在2007年同期被高估上市的还有一家大名鼎鼎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当时发行价是13.5港元,在2007年H股高估市况下开盘股价为30港元,共融资116亿港元。上市后的2009年和2010年两次分红共计21.1亿港元,最终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又以190亿港元的代价将其私有化退市,虽然开盘30港元高价买入的投资者难以解套,但是以发行价购入的投资者仍然不小的收获,这就是一次经典的市值管理案例。

      与之相比较,虽然一批大型蓝筹股同样选择了与阿里巴巴同时期上市,股市整体估值泡沫带来的价格高估这是每一家上市公司所无法回避的,但是针对发行价格展开的市值管理,其实对于很多蓝筹股而言并不困难。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不少2007年上市的蓝筹股价格仍远离发行价。这其实就是当年股改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让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趋同,两者间的纽带就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A股市场历史上有庄股模式的市值管理误区,但现在却是缺乏有效的蓝筹股市值管理机制和动力。因此,搞活A股市场切入点就在蓝筹股市值管理,而催化剂就是国资改革的红利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