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QFII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重新布局金融地产 QFII开打进攻牌
  •  
    2014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QFII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QFII
    重新布局金融地产 QFII开打进攻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新布局金融地产 QFII开打进攻牌
    2014-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个擅长的周期性行情,一个熟悉的经济回升的政策周期,QFII面对三季度以来的周期股行情,早已布局稳当,乘胜追击。

      由理柏中国和上海证券报推出的QFII中国A股基金投资月报,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相关投资数据显示,QFII在二季度内谋划得当、不断增仓周期股,其中尤以银行、地产、证券和安防等低估值个股为其重点。可以预计,在三季度第一个月的行情里,QFII的斩获必然不少。

      ⊙本报记者 周宏

      行业布局:

      提前4个月布局银行保险

      

      QFII对于宏观政策周期历来敏感,对周期股的配置也颇有心得,这一点从本期投资月报中可一览无遗。

      根据我们对几家著名的日系和美系QFII基金的跟踪。早在今年3月末,他们已开始对于金融股进行系统性增仓。相比整个市场的其他机构足足早了4个月。

      以一家著名的日资QFII机构的组合配置为例。3月底,该机构的银行配置比例为23%,相比前一个月大举增仓4个百分点。这次大举买入也中止了其为期一年的减仓之路。此后,该机构以每月1~2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银行股和保险股的配置,至6月末,其在该板块的配置上已经越过30%,达到33%。除此以外,该机构还同时增仓证券类个股。至上半年末,其在证券股上的配置也已经达到了7%,其对金融股的配置接近40%,不仅领先于其他QFII机构,领先与沪深300指数配置,与A股基金相比,更是超配明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的金融股配置仅为3.62%,低配于基准指数20%的常规比例。

      也就是说,在A股基金彻底低配金融股至历史最低位时,QFII基金已经默默地提升了其对金融股配置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两个机构群体“相向而行”的态势,颇令人寻味。

      除了日系机构外,一些美系机构的配置作风也很接近。组合数据显示,一家美国大银行下属的QFII基金,几乎和日系机构同时提升了对金融股的配置。虽然总体配置比例没有日系机构那么激进,但该美系机构的配置思路也相当接近日系机构。

      行业配置数据显示,美国银行机构的金融股配置低点,为3月末。当期,金融股占该基金净值的总和为25%。但半个月后,该机构的金融股配置比例达到了26.2%,2个月后达到了29%,提升速度非常之快。

      从具体操作来看,美系银行追捧周期的意味更加浓厚。组合数据显示,该机构是在2季度内,一面清理科技股,一面增仓银行股。从投资角度,上述行为,显然是考虑了上升周期下主流金融更容易受益于经济增长速度。

      而更有意思的是,从行业布局看,QFII在周期上领先了全市场投资者平均3个半月,这样恰好使得他得以在市场最低点前从容完成布局,且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个操作节奏,也值得市场来关注。

      

      经济研判:

      较早聚焦货币政策微调

      回到3月份,当时又是什么促使了QFII机构在一片对经济的哀鸣声中加仓?总结来看,无论是日资还是欧美机构,他们在聚焦当时已经回落的经济同时,开始对于政策微调的步伐高度关注。这种态度从现在的回顾来看,值得借鉴。

      一日资机构在相关基金月报中表示,“虽然A股市场当月的下跌相呼应了中国的经济的下行,类似的征兆还有2月份PMI的连续第二个月减少等等,但随着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滑可能性出现,微调货币政策已经在酝酿。”

      他们认为,PMI的连续下跌,固然远低于市场预期。但今年早些时候,固定投资资产水平的钝化已经显示了这种PMI趋势的可能性。由此,国内石油、天然气、饮料和电信部门表现强劲,金融和家庭用品板块下跌,反映了这种低预期。

      不过,他们提示,未来中国经济的变动无非两种可能,其一是随着PMI的下降,未来几个月生产活动指数大幅下降,进而拖累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个过程再次导致经济下滑。

      其二是随着先行指标下滑后,中国人民银行不断突出其微调货币政策空间。他们认为,从中国农历新年后,这种同比态度的转换已经开始了。另外,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大幅下跌对中国的出口有利。

      由此他们制定了一个新的策略,即在分享了高估值的成长股的收益的同时,不断提升价值型股票的权重。特别是考虑到,商业周期的后半期,一个便宜的价值型股票通常具有的股价表现往往强于成长型股票这个现实。这个判断,如今来看,相当有前瞻性。

      而另一个QFII机构则进一步预期,尽管A股市场的3月是个谨慎的3月,但宏观经济在未来几个月面临的不利因素,经济指标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前景,令的高层干预市场,推出经济刺激话的可能性增加。

      这个因素的实现,考虑到3月份的“两会”举行,预计要在更晚些时候才会表现出来。由此,该机构认为,其当时重仓的环保,航空航天、国防、医疗、电力、品牌消费等都有望受益。该机构当时表示,在投资组合中,优先考虑防御式组合,比如维持一个较高的权重类似制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高科技股等。

      该机构同时表示,也在“积极考虑市场将出现反弹”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这个可能,那么我们考虑要增加汽车、建筑、建材行业的配置。”

      这显然是一副积极进攻的态势了。

      

      未来判断:

      逐步提升消费股配置

      在成功抄到了一部分周期股的底部后,未来QFII机构的策略又是如何的呢?这一点,在最新的投资月报中没有明确提及。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行为。不过,我们从一些组合以及宏观配置的总结中,可以梳理出一些趋势。

      宏观经济方面,QFII机构总体认为,景气改善将仍然是一个趋势。他们同时也认为,流动性的政策趋势在未来几个月内至关重要。

      一些QFII机构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触底,市场持续反弹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中国A股市场存在审慎乐观的未来。

      他们认为,央行在过去实施的以淘汰过剩产能为目标的刺激政策,还会长期实施。但是,流动性的剧烈调整将会避免。而民间企业和首套房购买者受到银行贷款支持可能将明显增加。金融缓和政策使用的范围有所放宽,这对和消费相关的公司是有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应该对A股市场实施“双重点”的配置策略。一方面,对受益于景气改善的行业应该“表示好感”。但他们也进一步提出,如果中国A股市场一旦上升,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和新股IPO发行速度的担忧可能会上升,而后者将是一个平衡杠杆,这个杠杆将会对于周期股的表现有所限制。

      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认为,当前是增加消费品,尤其是具备品牌的消费股的最佳时机。他们认为,一方面,经济的回升有助于抵消一些周期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从配置角度看,周期股的进攻性强于消费品。这也给了配置后者一个机会。

      他们认为,未来不仅应关注周期品,同时也应该增加对于品牌股的审查。着重分析看好行业属性好、品牌门槛高的公司的产品。从投资角度看,一方面继续降低对于经济非周期股的配置,另一方面则不断加强保险、医药、高科技成长公司的配置,以实现长短兼顾的策略方针。

      具体个股上,QFII最新的配置,重新面向各行业有竞争力的龙头公司。一些QFII直言不讳的说,“管理能力”和“融资能力”是他们考虑这些行业配置的主要因素。

      从最新一期的组合角度看(截至6月末),多家QFII积极增配了万科等地产股,其中一些机构的配置从4月份开始,连续增持,至目前已经进入前五大重仓股行列。这其中不仅有欧系、美系、日系的机构,也有亚洲乃至澳洲的机构投资者。

      除此以外,一些前期估值暴跌的技术股,也成为机构的积极配置对象,一家大型美资机构近期就增配了安防股。该机构在组合报表中认为,安防股的增长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现金流良好。而2季度的大跌令得他们投资价值突出。

      除此以外,保险中的中国平安、银行的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也受到了QFII机构的青睐,一些机构在月报中提及,保险和银行的深度在中国市场仍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他们看好,那些经营机制灵活、有品牌的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