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中国平安不否认互联网金融业务分拆上市
  • 美楼市数据乐观推升加息预期
  • 金改引发“蝴蝶效应”
  • 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
  • 私募欲“触碰”P2P
  • 就沪港通登记结算业务
    中国结算与境外投资者沟通
  •  
    2014年8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中国平安不否认互联网金融业务分拆上市
    美楼市数据乐观推升加息预期
    金改引发“蝴蝶效应”
    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
    私募欲“触碰”P2P
    就沪港通登记结算业务
    中国结算与境外投资者沟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欲“触碰”P2P
    2014-08-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宁 ○编辑 梁伟

      ⊙记者 王宁 ○编辑 梁伟

      

      继银行业涉足P2P行业后,私募也欲“触碰”P2P。

      有私募人士日前向上证报记者透露,目前正欲与P2P网贷寻求合作空间。“P2P网贷通过向私募筛选合适的客户,私募向其介绍结构性产品,P2P网贷客户资金作为产品的优先型资金,两者从而寻求合作。”

      对此,微金客总经理李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P2P与私募结合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体现。P2P的最大优势在于两点:一是能够将闲置资金迅速对接需求方,也就是所谓的“脱媒”;二是直接资金要比间接资金使用更高效。“两者结合,也是更好地将互联网与金融机构进行结合。”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与金融的“中间人”,最感兴趣的自然是互联网人与金融人。在李振看来,P2P网贷本质是集合小额资金进行投资,门槛较低、碎片化集合,有效地将闲置资金利用,直接对接需求方,如果与私募进行对接,是一项互助互惠的合作。

      某私募人士表示,私募与P2P结合,首先,从合规方面来讲尚未有所不妥;P2P只是资金来源的一种渠道或方式,并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其次,相关法规只要求私募不得向客户承诺收益,只需将资金使用介绍清楚即可。整体来看,私募与P2P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模式。

      此外,从操作上来看,两者结合也是P2P网贷发展转型的体现。虽然客户资金来源是P2P网贷,但这种模式不是该机构的主营业务。“P2P客户群体与私募客户群体还存在异同点,最大的表现是资金规模大小。”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5家银行业涉足了P2P领域,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投资、收购、成立子公司等方式,开始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互联网行业中。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拓展和丰富经营业务。

      李振表示,P2P未来会颠覆整个金融行业,但在此基础上最重要的是风控及监管。P2P市场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已经渐成规模,但是其实整个金融体系内部各领域的机构,都对P2P市场非常感兴趣。

      李振说,自监管层明确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来,传统金融布局互联网趋势愈加明显。表面上看,互联网颠覆了金融业格局,但归根结底做的还是金融业务,P2P网贷作为互联网中的一个分支,与金融机构结合是发展的趋势。

      李振还透露,日前刚刚拿下证券、基金牌照的君德时代,成立了网贷平台“微金客”,注册资金1亿元。“微金客”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担保公司和优秀的创投公司也展开了合作,组建了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打造交易便捷的金融互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