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疲弱数据考验调控后手
  • 低空空域管理10月出新规
  • 定向宽松依然可期
  • 反垄断“新常态”
    中外资一视同仁
  • 央行拒绝顺势“放水”
  •  
    2014年9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疲弱数据考验调控后手
    低空空域管理10月出新规
    定向宽松依然可期
    反垄断“新常态”
    中外资一视同仁
    央行拒绝顺势“放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反垄断“新常态”
    中外资一视同仁
    2014-09-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龚维松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11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称,中国反垄断调查外资涉案企业的占比并不高,不存在所谓“选择性执法”。中国政府将通过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等手段,继续吸引外资来华投资。

      专家认为,中国未来反垄断调查只会向纵深发展,范围会更广、力度会更大。外资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新常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依法规范市场秩序的行为。

      近期多家外企接受中国反垄断调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11日举行吹风会介绍反垄断执法工作情况。据悉,截至目前,发改委查处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共计33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约占其查处企业总数的10%。工商部门立案查处外资企业的案件2件,分别为微软公司涉嫌垄断案和利乐公司涉嫌垄断案,仅占其案件总数的5%;其他案件37件,案件当事人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公司制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占案件总数的95%。

      许昆林在会上强调,反垄断执法没有针对任何市场主体,也没有针对外资企业,执法始终是从垄断行为出发,并不存在所谓“选择性执法”。反垄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民族企业,被调查的企业的法律权利是充分得到保障的。

      许昆林说,对反垄断执法质疑是没有依据的,反垄断所禁止的四类都已开始了调查,且调查都是从国内企业开始的,“调查的企业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民资,也有外资”。

      有关负责人还强调,中国政府将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重点推进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大幅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扩大开放。

      需要指出的是, 世界各国对垄断行为均十分警惕,大多数都制定了较为完善和严格的反垄断法律法规,对垄断行为施以严厉处罚。以美国为例,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在2013年就发起了近百项反垄断调查。

      中国近期大规模反垄断执法之所以备受关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原有执法力度不够、处罚过少过轻。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中国不再是垄断行为的“法律洼地”,无论国企还是外企,只要存在垄断行为就会被纳入反垄断调查,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中国未来反垄断调查只会向纵深发展,范围会更广、力度会更大。反垄断调查,更像是缺位后的补位,是迟到的监管,是责任的回归。外资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新常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依法规范市场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