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大盘天量新高 多空分歧加大
  • 谨防“流动性震荡”
  • 基金投资瞄向大数据
  • 期指放量收跌
  • 长江证券宋振:股市吸引力正在放大
  • 基金独立代销机构
    增至40家
  • 券商互联网业务贡献业绩尚需时日
  • 大数据系列指数今发布
  •  
    2014年9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大盘天量新高 多空分歧加大
    谨防“流动性震荡”
    基金投资瞄向大数据
    期指放量收跌
    长江证券宋振:股市吸引力正在放大
    基金独立代销机构
    增至40家
    券商互联网业务贡献业绩尚需时日
    大数据系列指数今发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谨防“流动性震荡”
    2014-09-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阿琪 ○编辑 杨晓坤

      

      我们在8月下旬分析提示,经过8月份“拉风箱”式的震荡休整后,9月A股应还有一轮末段拉升,但无论主板还是创业板,其9月突进式拉升或是反弹进入尾声的信号,而非牛市深入的标志。目前来看,始于7月份的这轮修复式反弹进入尾声的信号正在显现。

      首先,这轮修复式反弹主要得益于外部资金流入和内部Shibor等利率下降形成的流动性驱动。但上周美联储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表示,美联储不应等到充分就业完全实现以及就业市场完全恢复时才加息,那样会导致借贷成本急速增加,加息宜早不宜迟。与此相对应的,是近期美元显著走强、美股继续走牛。很显然,之前几个月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步伐或会停滞。在内部流动性环境上,9月下旬将迎来银行季末存贷比考核带来的揽存压力,十一长假前夕的拆借利率会出现季节性反弹,十一长假后的四季度则是传统的流动性收敛期。因此,整体乐观的流动性环境难以持续。

      其次,当外部流动性增长难以为继后,市场流动性环境又可能会回到“存量配置”状态。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5日,股票型公募基金股票配置已经提升至85.4%,创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且距离“88魔咒”已是咫尺之遥。同时,在月末之前应该至少还有一次新股集中发行的流动性大考,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意味着9月中下旬A股可能会出现一次比较剧烈的“流动性震荡”。

      再则,9月中旬将迎来证伪经济稳定性的8月份各项经济数据的披露,从部分高频数据来看,至为关键的8月份房地产销售数据依然疲软,水泥与钢材价格继续下跌,发电量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因此,8月份工业数据继续下滑已比较确定,经济依然低迷不振是大概率事件。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披露的8月份M2同比增速只有12.8%,较上月显性下降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剧降1.9个百分点。同时,刚公布的8月份CPI、PPI均继续走低,均显示经济低迷。值得注意的是,9月19日将是沪深300期指的交割日,沪深300成分股与经济关联性较大,经过一轮拉升性反弹之后,在合约结算日之前出现多单平仓效应或所难避免。

      不可否认,在这轮流动性驱动的修复反弹中,有部分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期货与房地产资金在牛市的舆论鼓噪下流向了股市。为此,最近两个月出现了存款增速下降、股市保证金规模增加的现象,这对本轮反弹行情的力度和持续性起到了强化作用。但此类资金对行情涨跌有强化作用,但对行情趋势不起决定性作用,一有风吹草动容易形成追涨杀跌的跟风效应,导致震荡加剧。

      我们认为,无论是基本面环境还是估值水平,现阶段股市并不具备牛市的条件;另一方面,后阶段A股指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拉锯震荡、个股无秩序乱炒或会持续较长时间。而个股炒作的主题正是各地方正在陆续展开的国资改革。因为,在新兴产业股普遍泡沫化之后,只有国资改革这一主题既符合政策主线,带来的各类资产重组题材又可以使行情脱离基本面束缚,并且国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涉及面广,经得起此起彼落的轮炒。

      因此,当前A股的基本策略,短期需防备月内可能出现的因流动性回撤形成的剧烈震荡,中期可关注国资改革主题的轮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