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大盘天量新高 多空分歧加大
  • 谨防“流动性震荡”
  • 基金投资瞄向大数据
  • 期指放量收跌
  • 长江证券宋振:股市吸引力正在放大
  • 基金独立代销机构
    增至40家
  • 券商互联网业务贡献业绩尚需时日
  • 大数据系列指数今发布
  •  
    2014年9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大盘天量新高 多空分歧加大
    谨防“流动性震荡”
    基金投资瞄向大数据
    期指放量收跌
    长江证券宋振:股市吸引力正在放大
    基金独立代销机构
    增至40家
    券商互联网业务贡献业绩尚需时日
    大数据系列指数今发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互联网业务贡献业绩尚需时日
    2014-09-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刘伟 ○编辑 梁伟

      

      券商触网已是业内主流,但从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券商触网的实际结果来看,多数券商所涉及的互联网业务离贡献业绩尚有距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券商提供的互联网业务同质化的同时,多数券商触网后的流量并未有明显增加,很难在短期内贡献业绩,后续互联网券商这一行业浪潮还将处于积累用户阶段。

      “互联网券商确实一个很好的产业方向,但目前国内的券商触网多数还在前期投资阶段。从上市券商半年报情况来看,创新业务对券商业绩贡献较好,但这些创新业务多属于类贷款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关系并不大。”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认为。

      目前国内的券商触网主要分成两个梯队。一梯队是大券商,其投入较大,且专门制定了相关战略,招聘了互联网人才,但多数都属于公司的一个二级部门,主要功能是辅助其他传统部门。还有一个方式是和大的门户网站合作,进行相关业务的引流。二梯队是一些中小券商,其明确提出向互联网靠拢,几乎倾尽全力自建队伍并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前述分析师认为,这些方式触网的券商,目前业务开展情况都并不理想。

      从业务开展的角度,各家券商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几类。其一是互联网开户。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开户,然后与BAT之类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导流量。其二是账户管理。证券资金账户将由虚拟账户转变为类银行账户,开展消费、转账、储蓄等类银行业务。其三是理财服务,也就是多数大型券商开通的理财超市。通过推出“网上商城”和“某某宝”类产品抢占理财市场,与传统银行理财和互联网巨擘的宝宝类正面竞争。但是,由于券商同质化的产品和流量入口的天然限制,暂时难以有所作为。

      “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这些券商投入大资金打造的网站,其流量几乎都非常小。比如华南某大型券商,其网站日均独立访问量仅6万人次。事实上,这些大型券商花费大力气打造的‘券商互联网’,很少有日均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的。而一般的大型财经类互联网网站,单日访问量都在七八百万以上。”一位互联网分析师分析指出,要形成比较明确的客户转化率,首先要有比较大的流量,而没有千万级别的流量,类似理财超市这样的互联网产品服务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开展。要在互联网上形成明显的客户群体,要么是自己有比较大访问量的网站,要么是通过门户网站引流。但目前看,券商自己的网站流量很难培养起来,而引流也不会是一个常态的做法。最终,各家券商的触网业务依然处于初期积累阶段。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但网络券商的发展过程可以总结为“增加客户数量+提升客户附加值”这两个步骤,当前国内券商依然处于增加客户数量阶段。虽然部分上市券商因触网而抬升估值,但距离贡献业绩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