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公司
  • 6:专版
  • 7:专版
  • 8:艺术资产
  • 9:市场
  • 10:市场
  • 11:评论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QFII
  • 寄望创设切合中国实情的全新创新机制
  • 网络大V新身份又成争议话题
  • 外论点击
  • 美国金融海啸
    6周年祭
  • A 股此轮行情绝非“衰退式牛市”
  •  
    2014年9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评论
    寄望创设切合中国实情的全新创新机制
    网络大V新身份又成争议话题
    外论点击
    美国金融海啸
    6周年祭
    A 股此轮行情绝非“衰退式牛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寄望创设切合中国实情的全新创新机制
    2014-09-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左晓蕾

      我国IT创新落后于美国,制造业创新落后于德国和日本,轻工业产品的创新落后于法国和意大利,表面看起来短板主要是资金和人才,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创新机制上。因而,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尤其在“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型技术研发”机制方面有很大的突破空间。可参照和修改美国模式,尽快采取几个步骤完善产学研机制,实现创新机制的改革,求得经济转型的跨越式升级。

      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改革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眼下,以互联网、3D打印技术与新能源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在酝酿过程中,高科技正在改变未来的世界,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无比紧迫。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理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基本的推动力。

      我国IT创新落后于美国,制造业创新落后于德国和日本,轻工业产品的创新落后于法国和意大利,表面看起来短板主要是资金和人才,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创新机制上。因而,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尤其在“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型技术研发”机制方面有很大的突破空间。研究机构和大学是优秀研究人员最集中的地方。但是因为资金、知识产权,学术评价标准,缺乏以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渠道和动力等问题,大量的研究资源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从总量上仅次于美国的大量R&D经费没有被用在技术创新方面,甚至产生一些R&D经费寻租的现象。

      笔者为此建议,参照和修改美国模式,尽快采取几个步骤完善产学研机制。

      第一,美国大学的理工院系都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许多博士计划都是企业支持的。各领域的教授提出的研究计划书,企业的资金支持是研究经费也是博士候选研究员的助学金,研究经费中也包括主持研究的教授暑假三个月的工资,研究结果为企业所用。我们的理工院校和技术研究机构,特别是有博士计划的院系和机构,也大可直接面向企业提出研究计划,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革新、产品升级,工艺改造等等问题。参与研究计划的博士生由研究计划资金支持。面对自身转型升级压力的500强企业,应成“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中的主体”,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向高端和精密制造业发展。

      第二,如果是学校和机构或政府科研项目经费支持的研究成果,美国规定知识产权属于学校或机构。但研究团队可获10%左右的产权转让资金,还允许主要研究人员以约20%的股权与被转让企业联合成立公司,完成从发明到产品开发的过程。技术细节需要专业指导,所以研究人员参与产品开发过程非常重要。产品市场化的过程可由联合公司完成,也可转让给有制造能力和市场销售能力的企业。我国在非企业资金的技术性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在知识产权认定和产权转让金及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研发人员市场化的公司行为等方面,借鉴美国做法,将有利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转换,同时培育大量创新型企业。需要避免的是,在产品并未得到市场检验、未形成市场规模之前,开发公司炒作包装上市的概念套利行为。

      工科院校和研究机构申请科研项目,特别是非企业资金支持的研究项目,要坚持企业需求的和市场需求的研发导向,并提交专业规范的申请报告,并建立公开的专业的评价制度和报告制度。政府各方的R&D的研究经费预算,一定程度向共同性技术研发倾斜。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去技术引进吸收通过大企业实现,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能主要通过中小企业来完成;二是开放式完成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过程。

      全球IT创新的大本营硅谷和其他一些创新基地正在又一次引领全球创新潮流。大量智能化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被创造出来:移动通讯设备遥控所有家用电器;腿部残疾人自由行走;老年人生活自理,盲人视物,高智能机器人,汽车自动导航等等改变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需要被开发、实现和生产出来。由于互联网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大量新产品的开发实现过程不需要采取原始的模具工艺,而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输送和处理相关参数,通过远程“众包”的方式来拆分模拟,并用3D打印实现新产品部件的模具制造,完成模具组装和质量测试后,新产品开发实现过程完成。

      苹果手机90%在我国制造,小米手机的迅速规模化生产,证明了我国通过中小企业进行高科技产品的配套组装的生产优势居全球之冠。新产品的正式生产需要大量零部件配套,凭借制造业中心地位,我国完全能成为转变为替代加工贸易制造中心的高科技产品配套和生产的制造业中心。如果通过信息和技术开发部门,合法支持一批有大规模行业研发咨询支持的,向美国科技产品开发企业投资的外资或内资股权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对接美国科技产品实现企业和产品的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渠道发布相关信息,帮助国内创新企业对接这些产品开发企业,并参与“众包”产品模具的实现和开发过程,应能成为美国IT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中心。另外,还可充分发挥中海归科技人员与美国企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对接国内有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中小企业和承接IT产品制造商。

      受资金和人才的约束,中小企业进行原创技术开发不很现实。但应有吸收消化一些高科技产品生产技术的能力。通过这种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吸收消化高科技创新活力”,或能催生一大批承接高端制造的中小企业,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与国外联合研发创新,也不仅限于项目参与式,还可尝试联合成立研究机构的方式,比如与德国汽车和机械制造企业,与瑞士的医药公司联合成立研发机构,共同出资研发,共享知识产权。当前,完全可在光伏发电领域与德国企业或研究机构展开联合研究。

      最后,创新大企业创新机制。我国500强大型制造企业除了在产学研协同研究机制中发挥主体作用外,自身也应具备研发能力。富士康能垄断苹果产品的制造市场,是因为它在不断进行的适应苹果产品发展的工艺改造。富士康有数以千计的专利技术,只是没有在中国内地注册而已。如果我们的大企业能在结构调整中,把各自制造工艺技术已比较成熟的零部件制造拆分外包,形成细化分工的卫星配套企业群,而公司主体部分则主攻主营产品研发设计和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和市场推广,让生产链两端成为公司经营的核心部分,应能形成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若能实现上述创新机制的改革,相信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能有跨越式的进步。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