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券商策略周报:波动加剧 机构多空分歧明显
  •  
    2014年9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市场
    券商策略周报:波动加剧 机构多空分歧明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策略周报:波动加剧 机构多空分歧明显
    2014-09-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周市场高位震荡走低,上证综指、深成指、沪深300、中小板和创业板综指跌幅分别为0.11%、1.22%、0.54%、0.18%和0.81%,两市成交金额1.86万亿元。行业上,综合、农林牧渔、煤炭、房地产股涨幅居前,非银行金融、传媒、国防军工板块调整明显。

      招商证券:

      我们不认同由利率下行引发牛市的判断,目前谈牛市到来为时尚早。市场三季度行情反映了利率下行带动的反弹,四季度大概率将回到盈利下行趋势中,在此之前市场维持高位震荡的概率偏大,对改革预期的结构性炒作还将继续。

      银河证券:

      本轮行情是二三季度持续不断的政策微刺激下,经济微改善累积效应带来的,四季度政策仍将以定向刺激为主,经济状况则不容乐观。流动性方面,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依然缓慢,资金环境较为脆弱。目前行情已经过半,秋收行情重视收割,提前布局医药消费方为上策。

      齐鲁证券:

      从宏观经济及市场背景来看,在海外流动性环比收紧之前,市场仍存在冲高可能。考虑到货币政策、流动性以及市场板块间的轮动,依旧建议投资者秋收冬藏,策略上建议转战防御品种。

      平安证券:

      增长、资金与政策面的变化使得资产定价的分子项有恶化倾向,而分母项的边际改善则在下降,指数性行情可能逐步收尾。四中全会与沪港通预期支撑短期市场风险偏好,相关产业政策以及沪港通主题仍是市场的主要关注点。

      中投证券:

      短期市场仍有调整压力,中期建议关注资金流入是否持续超预期以及经济的回落趋势。

      兴业证券

      收获“金九” 布局“银十”

      一、展望:“金九银十”行情尚未结束,短期强势震荡,市场热点活跃

      判断行情需要牢牢抓住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主要矛盾,目前9月、10月行情的主要矛盾或者核心逻辑并没有被破坏。行情驱动因素不是存量资金博弈,而是增量资金入场,改革预期的显著提升、基本面稳定和经济“新常态”,吸引海外资金和产业资本等增量资金向A股市场配置。“9·16”行情调整之后并未持续杀跌,相反9月18日融资融券余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847亿元。

      1、“国庆”长假之前有望强势震荡,为“银十”蓄势

      利空包括:放量急跌之后多空分歧加大;本周有12只新股申购,资金面受到冲击;年底推出“注册制方案”。

      利多在于:阿里巴巴的IPO效应;“四中全会”相关准备工作;“沪港通”有条不紊推进;政府利用资本市场盘活存量的大背景。因此,行情短期系统性风险不大,震荡是为10月行情调整组合的好时机。

      2、市场现阶段依然处于风险偏好抬升过程

      投资者对于改革和转型创新的预期日趋乐观,“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以及阿里巴巴成功IPO的效应将激励很多人去创业、创新,新一轮创业热潮已经开始兴起,人才红利将在创业的浪潮中释放出来。不排除上述效应阶段性低于预期,但即便如此,改革创新的时代大趋势将降低系统性风险,市场现阶段依然处于风险偏好抬升过程。

      3、增量资金还未到撤离的时候

      对于产业资本,持续数年熊市的A股市场正成为风险收益比最好的资产配置方向,至少受益于改革和沪港通相关的蓝筹股仍有配置价值。现在距离产业资本年底结账的时间还远,因此,现阶段行情虽有震荡,趋势却并不容易被逆转,依然有操作机会。

      4、继续思考A股研究框架的更新

      现在转型、改革路径越来越清晰,A股的游戏规则将从之前的“闭环市场”、“存量博弈”转为“开放市场”、“增量资金驱动”。

      (1)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从“存量博弈”转为“增量资金驱动”。数据显示的确有增量资金进入,多为能够承受高风险、愿意加杠杆的产业资本、“牛散”等;

      (2)政策继续鼓励投资者入场。首先,新股IPO的当前制度设计明显是“给散户发红包”,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有望形成正反馈。其次,定增收购资产以及其他形式的“市值管理”构成赚钱效应。

      (3)A股市场正成为政府“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将是新一轮资产证券化的主战场。国企改革、行业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在资本市场推动下如星火燎原;2014年定向增发购买资产公司的数量逐月增加,8月定增收购数量已达到2006年以来的历史峰值42家,9月13日-9月19日定增收购资产共10家公司:4家为国企改革,3家跨行业收购,3家为TMT同行业并购。

      二、投资策略:做好运动战,收割“小泡沫”布局“大便宜”,增持消费、蓝筹股

      短期市场可能继续震荡以化解风险,但是行情仍处于可操作阶段,投资者应该淡化对于大盘指数见顶的担忧,而强调大盘系统性风险不大,从而灵活调整持仓结构,享受“金九银十”行情。具体来说,就是收割“小泡沫”,布局“大便宜”。

      1、布局“大便宜”

      “沪港通、估值切换”有望成为中大盘龙头股行情的催化剂,后续“沪港通”带来的增量资金来A股买什么?(1)消费股建议增持,估值相对合理且有年底估值切换逻辑,关注医药、乳业、家电、旅游、农业、家化等;(2)低估值的蓝筹股建议增持,且围绕“沪港通”做波段,比如券商、保险、建筑、汽车、地产、铁路设备、电力设备、公用事业、石油石化、化学制品、玻纤、油田服务、银行等;(3)中大盘绩优成长股,今年股价盘整消耗估值压力,且是持续成长的细分行业龙头。

      2、收割“小泡沫”

      “小股票”行情的全面泡沫化、投机化需要警惕,见好就收。(1)小盘壳资源,现在“可远观不可亵玩”。(2)展望年底,“小股票”将出现分化,建议逢大盘震荡时自下而上增持真正的成长股。虽然估值整体偏贵,但是相关行业受益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行业增速快、行业空间大、有新的商业模式的故事,可以淘金互联网、环保、清洁能源、半导体、军工、体育等相关行业。

      国信证券

      或陷入活跃度下降的“渐冻症”

      一、注册制改革方案明确于年内推出,长期而言壳资源价值将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由于IPO速度放缓以及大量公司排队IPO造成的“堰塞湖”,众多公司开始谋求借壳渠道来实现上市,买壳上市的重组数量明显提高。在重组预期高涨情况下,投资者对于壳资源的追捧也愈演愈烈,市场掀起了一轮消灭小市值公司的热潮。从统计来看,在剔除创业板和2011年后上市的次新股之后,剩余的1875家上市公司中,今年以来小市值公司数量大幅下降。与去年指数点位区间类似的时点相比,总市值低于15亿元的公司数量已由去年的约150家下滑到目前的仅为7家。

      9月19日证监会明确注册制改革方案将于年内推出,虽然细则和具体执行层面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但从长期角度考虑,注册制改革将使得IPO审核放宽,能够获得上市资格将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另一方面,退市制度完善也会增大劣质公司的退市风险,因此,长期而言壳资源的价值将会下降。

      二、美联储会后声明政策基调未变,四季度全球维持宽松

      9月17-18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并未做明显修正,故全球流动性格局应保持稳定。FOMC会议声明保留了将维持零附近基准利率的前瞻指引,并明确了在开始升息之后才会缩减资产负债表。对于统计FOMC成员未来利率预期的点阵图变化,联储主席耶伦也做了低调处理,认为FOMC货币政策态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于联储声明,美国利率市场同样表现温和: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远期曲线隐含的首次升息时点,仍位于2015年6月,体现美国短端利率的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有效联邦基金利率波动不大。

      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的稳定,全球流动性格局将受到欧央行四季度TLTRO和ABS购买扩表,以及日央行继续量宽的支撑,整体基调仍以宽松为主。美国工业板块相对走势与美债10年-2年利差显示美国实体经济仍不够强劲,因此新兴市场仍是全球资金值得配置的目标。上周香港连接A股的RQFII与QFIIETF出现资金流入放缓甚至流出,背后原因可能是联储议息会议期间,低风险偏好资金的暂时离场。这种情况在9月4日欧央行议息会议期间也出现过,因此并不意味着新兴市场拐点已经到来,仍需观察本周欧央行完成扩表后新兴市场资金流的表现再下定论。

      三、如果缺乏新的刺激因素,市场或将陷入活跃度下降的“渐冻症”。建议配置消费龙头,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有助于低融资成本,未来可能获得更多支持,建议关注相关主题

      此轮市场反弹基本来自经济企稳、利率下降和改革预期三条主线。自8月以来,金融数据和宏微观经济数据的相继走弱,使得经济线的逻辑已被证伪,而利率线和改革线逻辑仍然存在,在央行释放出宽松信号情况下,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相对可控。

      但如果缺乏新的刺激因素,市场将难以找到明确的投资主线,或将陷入活跃度下降的“渐冻症”。这种情况下重点建议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医药、食品饮料、汽车等消费龙头,成长确定且部分公司将受益于沪港通利好;二是互联网金融和资产证券化。上周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了通过改革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意愿,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可以有效降低中间成本,资产证券化也可以起到盘活存量的作用。因此,未来相关领域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而阿里的成功上市也为互联网行业提供了阶段催化剂,建议关注相关机会。

      海通证券

      保持定力

      上周市场先抑后扬,符合预期。在8月份经济数据干扰下,上周市场大幅震荡,周中巨量大阴后,三连阳收复大部分失地。7月下旬以来我们坚定看多市场,核心逻辑在于利率下行、改革起航吸引增量资金入场、托底政策排除硬着陆的下行风险。目前来看这一逻辑未变:上周央行SLF净投放5000亿、将14天正回购利率从3.7%下调至3.5%,验证托底思维延续;四中全会10月召开在即,改革预期强烈。此外,虽然注册制方案推出预期渐进,但短期影响有限。

      保持定力,“里”出头绪。上周市场波折已消化了8月份数据,对市场要保持定力。阿里巴巴上周五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市值231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此信号恰恰说明,改革创新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出路和着力点。目前海外上市中资股市值达12.8万亿,加上A股24万亿市值,新兴行业占比近三年来明显提升,阿里是一面镜子和缩影。

      持有改革、成长。四中全会前预计政策热点仍在,继续推荐国企改革、军工、土改农垦,以及受益于政策加码的光伏,以及互联网安全大会将召开的信息安全。随着四季度临近,沪港通推进,估值切换逻辑下逐步加大配置稳定增长类的医药、食品等行业。

      中信证券

      市场风险将继续释放

      经济下行明确,市场预期还有下调空间。经济“三期”叠加背景下,库存与产能“双去”压力下,8月份数据失速是经济下台阶的开始,经济结构调整是“下台阶”的主要压力与特征。而市场对中期经济压力预期依然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对政策刺激还有较高期望。

      微刺激效果有限,政策看点仍在改革领域。8月数据出台后,微刺激政策主要集中在货币层面,都是为了缓解短期经济压力,避免进一步失速,并应对季末流动性紧张的措施,但整体作用有限。而后续政策可能在铁路投资落实、保障房建设、医院、环保等市政建设方面发力,但亦难以改变经济下行态势,未来政策看点依然在改革领域。

      投资者情绪或将见顶。货币政策短期宽松下,预计短期长端利率可能下降更为明显,但如果流动性释放在后续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稳增长作用,长端利率有可能先降后升。由于流动性释放是经济较差的结果,因此对于股市未必是利好,投资者情绪的高亢可能近期将见顶。

      市场判断:风险将继续释放。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与政策宽松低于预期叠加,会导致投资者对基本面预期进一步下修,市场也将逐步重归疲弱的基本面,这个过程中市场风险将继续释放。

      申银万国

      短期仍有调整压力

      上周市场震荡加剧,盘中一度大跌,下半周虽因利好企稳回升,但量价配合不理想。短期不利因素可能增加,节前观望氛围较浓,市场仍有调整压力,本周上证指数核心波动区间判断为2280-2380点。

      经济持续疲弱,政策对冲逻辑能走多远?上周市场震荡加剧符合预期,本轮市场二次反弹的动力——“经济不好,政策对冲”的逻辑正在经受更严峻的考验。1)经济基本面还是股市的最根本基础,在中国经济完成寻底的信号明确之前,不管什么原因,恐怕都难以持续推升全面的大牛市,关注本周将公布的汇丰PMI初值。2)上周市场确实盼来政策暖风,先是对五大行5000亿SLF,接着14天正回购中标利率下调20基点,政策意图也很明显,维持流动性总体宽松和引导利率中枢下行;市场反应也很清晰,指数虽然企稳回升,但量能却明显萎缩。3)楼继伟上周表示“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着眼于综合性目标,特别是保持就业增长和物价稳定,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做大的政策调整”,立场非常明确。此外,本周新股密集发行或仍将带来短期冲击,而证监会再度明确预期年底前推出注册制改革方案,短期可能对小盘低价股炒作热情有所抑制。

      国泰君安

      新的时代 更加乐观

      问题一:当前A股走势是否和基本面出现明显背离?

      答:市场和基本面没有出现显著的背离。从策略角度来说A股基本面不仅指宏观经济,还应该包含风险认识、风险偏好、资金环境及市场情绪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以上各要素,市场事实上并没有和基本面背离。

      

      问题二:资金环境改善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大吗?

      答:资金环境改善是A股市场第三阶段反弹的源动力。2014年社会无风险利率已经出现外部资金价格的有效下降,将会推动资金流入标准化资产。

      

      问题三:债券牛市已过,是否也意味着资金不会大规模流入股市?

      答:债券市场资金价格指标只是股市启动的判断指标之一。当前宽松利率环境已经形成,A股市场还将继续享受其带来的红利。

      

      问题四:增长预期的向下调整会不会动摇市场的乐观认识?

      答:现在A股市场只是一个B2C市场,大众无风险利率下调才是影响本轮行情的关键,而增长预期的向下调整对大众无风险利率影响不大。

      

      问题五:政策的容忍空间是否会因为改革的向前推进而不断加大?

      答:政策的容忍空间没有加大反而在不断缩小。4月份到现在,整个经济环境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只有增长预期在不断提升。通胀维持低位形成了政府的调控空间,推动政策预期逐渐转向放松。

      

      问题六:当前的上涨行情是由存量还是增量资金所驱动?

      答:A股市场现在是在增量资金驱动下出现的上涨,这种增量资金是基本面的反映,增量资金的投资热情是A股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所导致的。

      

      问题七:当前应关注什么样的宏观问题?

      答:当前的核心宏观要素是通胀和实体企业融资成本,这两个指标反映政府稳增长的压力在比较快的放大,而不是没有压力。

      

      问题八:现在是买入机会吗?

      答:是的,指数在快速上升过程中如果出现调整将成为新的买点。

      

      问题九:在A股反弹的第三阶段应如何配置?

      答:第三阶段建议从哑铃型转为纺锤配置,推荐受益沪港通启动的大消费板块和创业板中的白马成长股。

      瑞银证券

      风险暂时不大

      三季度以来,A股市场散户通过融资买入已经接近1800亿元,资金流入量远远超过海外资金。汹涌的散户资金造成市场活跃,也带来隐忧,小盘股、主题股的此前过分表现,终于让市场在近期出现了大幅调整。但是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指数权重股在过去几周涨幅并不显著,我们认为沪港通受益标的、大型蓝筹公司的价值仍然凸显,对海外投资者而言仍具吸引力。

      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异常疲弱,为了避免改变市场预期,央行并未采用降息、降准等全面放松的强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而是通过3个月期5000亿的SLF针对五大行定向注入流动性和20个基点的14天正回购利率下调来释放对经济的托底信号。

      从本周一开始,融资融券股票池从695只扩充至900只,预计可能带来600-800亿的新增资金。另外本周有12只股票IPO发行,根据测算周四资金面最为紧张,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冲击,而9月29日和30日的资金解冻又会对市场产生正面推动。

      重申短期对指数偏正面的看法,不断扩容的“热钱”激活了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和主题。“边打边撤”可能会是多数机构投资者态度,小盘股或许有更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