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化经济下行压力为深化金融改革新能量
  • 我国养老保险或将入不敷出
  • 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与增量应区别对待
  • 渠道创造价值
  • 新一轮税制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  
    2014年10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化经济下行压力为深化金融改革新能量
    我国养老保险或将入不敷出
    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与增量应区别对待
    渠道创造价值
    新一轮税制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渠道创造价值
    2014-10-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丁 峰

      日常生活中,每逢菜价上涨,听到最多的就是钱都让菜贩子赚走了,农民没得到实惠,于是希望整治中间渠道,以为这样可降低终端价格。与此对应,学界有种观点认为交易只实现商品价值,而不创造价值。其实,在自由市场经济体中,交易贯穿整个产业链,与价值创造紧密相连。比如众所周知,煤炭是大自然的产物,若按上述观点,把煤炭从地下位移到地上称之为创造价值,那把其从煤矿位移到家庭炉子里,不也是一种增值活动吗?再如,青菜从田间的几毛钱涨到菜市场的几块钱,包括收购者、批发者、运输者及菜贩子、卖菜大妈等在内的渠道参与者都在这个链条中创造了各自的价值。农民当然可去城里卖菜,但那会耽搁农活,是自己卖,还是卖给收购者合算,农民会算这笔账。所以,渠道既是价值实现途径,更是价值增值的场所。

      渠道涉及批发商,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运输商、广告商等众多环节,在生产者和消费之间完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转换。消费品渠道可分为三级,一级渠道一般指省级总经销商或大代理商,二级渠道一般指地市级分销商,三级渠道一般指终端零售商。一般而言,三级渠道各约有5%、10%、20%的毛利率空间;渠道越往下,毛利率越高。整个渠道毛利总额约占最终售价的三分之一。

      渠道主要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工业品如设备、工具等主要采用直接渠道,是“生产者——用户”面对面对接模式;消费品主要采用间接渠道,是“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多级对接模式。就连电子商务也是对上述模式的改进、延伸和创新,比如京东商城以自营为主,充当了“批发商——零售商”角色;阿里巴巴天猫商城提供网络交易平台,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是“生产者——用户”模式的变种。

      消费品企业大多专注于生产,分销渠道主要由批发商(经销商或代理商)和零售商(商场超市门店等)来完成。笔者在这里探讨的是张裕葡萄酒这家典型企业,他们根据自身特点,摸索出了一套与多数消费品企业不同的、自建销售公司与经销商相结合的模式:经销商只限于靠近终端市场的最后一端,借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在兴盛期,张裕有近40家销售分公司、350多家办事处(经销处)、3000名销售人员(相当于其他葡萄酒企业的总和)及3000多家经销商,构成了“三级营销体系”,形成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强化了企业渠道话语权和价格执行控制力。和主要竞争对手如长城、王朝等相比,铺货率和市场均衡度均较佳。尽管营销成本和管理难度有所增加,但2011年前的股价增长(累计20多倍)和收入增长证明了其有效性,构成了张裕核心竞争力。

      2011年后,在进口葡萄酒激增和限制三公消费的双重冲击下,张裕营收大幅下降,2011年至2013年,收入下降了28%,净利下降了45%,股价约下降了三分之二;股价跌幅远超营收跌幅,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过度反应的结果。目前局面是否改善了呢?由于产品销售季节波动影响,数据改善不但要看环比,更要看同比;财务报表毕竟是事后数据,不但要看年报,更要看单季报。单季来看,去年四季度,张裕收入同比下滑36%,净利同比下滑67%;今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8%,净利同比下滑20%。环比来看,单季降幅大幅缩窄。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净利同比增长6%,自行业调整期后,首次实现单季营收同比增长,显示企稳好转迹象;同期毛利率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有望止住下滑势头。此外,二季度末存货同比下降12%,较年初下降17%,显示终端市场动销改善。

      与三年前相比,张裕的产品、品牌和价格等核心竞争要素基本没变,变化最大、腾挪空间最大是渠道模式,尝试了一些革新和创新。比如,一方面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终端类别划分了中高渠道、中小渠道、县级渠道、A类商超直供、B类商超半直供、电子商务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加大直营店如先锋专卖店的建设等。当然,这势必会影响现有经销格局,难免涉及与经销商的博弈,能否长期奏效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约为0.4升/人,相比同处东亚的日本、新加坡约2升多/人和韩国约1升/人的水平,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葡萄酒仍是朝阳行业,尤其是中低端大众市场蕴含很大潜力。张裕毕竟是百年品牌,渠道力强盛,对比进口葡萄酒优势明显,一旦市场复苏,其反转张力会大很多。

      宏观领域结构转型是当前经济的主题,但宏观目标要靠微观企业来实现。谈到企业革新和治理优化,以往我们总偏重生产层面的“车间创新”,却忽视渠道层面的“营销创新”,小米模式的成功恰恰说明了是渠道,而不是车间最大化了产品附加值。经济转型必然要靠企业转型,未来,新产品中制造成本占比会越来越小,包括各种营销组合在内的渠道毛利占比会越来越大。不知有多少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为此而努力?

      (作者系独立投资分析人士,著有《消费品股票投资标准和实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