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P2P成长环境需要去浮躁
  • “双限”解除 地产信托再迎发行良机
  • 高瞻远瞩精准布局 博时主题行业牛市能涨熊市抗跌
  • 结构性行情助力量化基金
    华商大盘量化半年上涨近30%
  •  
    2014年10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P2P成长环境需要去浮躁
    “双限”解除 地产信托再迎发行良机
    高瞻远瞩精准布局 博时主题行业牛市能涨熊市抗跌
    结构性行情助力量化基金
    华商大盘量化半年上涨近30%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双限”解除 地产信托再迎发行良机
    2014-10-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曹庆展 ○编辑 于勇

      

      2014年2月,杭州部分楼盘大幅降价,引发一出“老业主打砸售楼处,新主顾挤破头抢房”的尴尬闹剧;紧接着传闻某银行担心的房地产企业今年可能会有资金链断裂风险,暂停地产夹层融资与地产供应链融资。一时间,房地产崩盘论不绝于耳,自此拉开了房地产调整的大幕。接下来的半年间,多地楼盘跟风降价,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浓重,无论是土地成交量、房产价格与销量以及开发投资与资金来源等均出现明显下滑,市场整体趋向下行。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调整,作为房地产行业重要融资渠道的房地产信托也日益感受到了压力,有了准备“过冬”之意。据格上理财统计,2014年以来,在可统计资金投向的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信托中,房地产类项目发行数量较为稳定,但占比从年初的近半降至9月份的25%。

      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房地产市场遇冷以及不断积累的地产泡沫,部分风险项目给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另一方面,监管层对房产信托政策趋严以及信托公司的自我调整也对房地产类信托占比的下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风险问题不具有代表性,仅为个案,且当前不少地区楼市松绑,鼓励需求,以及大型及品牌地产企业优势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从市场层面来看,各地楼盘一旦降价均遭购房者疯抢,面对刚需人群的中小户型楼盘依然受到热捧。目前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城市以及房产供需相对均衡的城市房价依然坚挺。这说明目前市场上购房者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观望情绪,但一旦房市的调整达到了人们的预期,就会涌现出庞大的刚需购房人群。这也是未来房地产继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从政策层面来看,2014年6月26日上午,呼和浩特市正式发文放开限购,截至目前,原来46个限购城市中目前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5个城市仍在坚持。国庆长假前夕,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称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另外,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自此,“限购又限贷”的政策时代正式结束,楼市松绑迈入新阶段。

      从未来前景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我国去年公布的城市化率则只有53%,城市化率还远远不够,未来持续增长的城镇化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的发展。

      此外,本届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是建立在长效机制上的:完善保障房机制、提出房产税立法、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改革工业用地、提高农地增值收益等。这一系列长期制度建设将会有效抑制投机性需求,促进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双限”取消的逐步体现、刚性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以及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调整,未来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输血通道,地产信托未来将再迎良机。

      当然,信托对地产的介入也要慎之又慎,优中选优。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要仔细分析不同城市的刚需、供求情况,另外,在获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保障房、工业用地改革、农地项目以及仓储物流、工业园区等方面也需多加关注。

      对投资者来说,考察投资产品也应该要着重考察项目的“区域位置”、“交易对手”、“现金流”等几个主要指标。具体来说:第一看项目区域。最好是选择一二线城市的项目,避开房产泡沫严重、出现房地产危机的城市。第二看融资方。选择大型、资质良好的实力房企,考察房企的资产实力、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第三看风控措施。是否足额抵质押,包括土地、在建工程或房产抵押,以及项目公司股权转让或质押。是否有第三方担保,担保方最好为大型企业,负债率在70%以下。第四要考虑项目去化率、项目进度、周边配套等。(作者供职于格上理财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