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投资经理的读书经
  •  
    2014年10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资本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资本圈生活
    投资经理的读书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经理的读书经
    2014-10-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一生,都将阅读奉为至高无上的幸福。

      阅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早已不拘泥于图书馆或者书桌前。大小屏幕、车内床头,没有一处是不可以读书的。

      爱阅读,于浮躁功利的时代,亦非文人墨客的独有情怀。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你想要的,书中都有。

      然而,要论阅读的艺术,从古至今却是各家自成一派。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当你身处一个特殊的圈子,就会发现一些微妙且有趣的变化。

      放眼分秒必争、竞争激烈的投资界,爱读书、苦读书之人不在少数,尽管书单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总能在各自的阅读过程中,对同一件事情有所体悟,那就是:投资的艺术。

      基础的、理论的、专业的,必须要读。那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投中大牛股的人,也许就是因为看过一本名为《投资最重要的事儿》或者《怎样选择成长股》的书。

      看似和投资并无关系的书,也颇受一些投资界人士推崇。对他们而言,频繁的交易要求敏捷的思考和行动力,对市场大势的把握则更需一份淡定与从容。动静之间,一本《瓦尔登湖》可能是大脑最佳的转换工具。

      原来,投资人的阅读艺术,就是投资艺术。那些藏在投资经理们长长书单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在市场上碰撞、激荡,最终汇成人生大河里一段传奇的故事、一笔宝贵的经验。

      ⊙记者 刘伟 屈红燕 ○编辑 剑鸣

      阅读很有用。资本江湖一入其中,每每身不由己。当记取清儒龙启瑞所说:“人虽至促迫之时,亦必有一二刻之闲,可以安坐读书。”因为阅读,不仅关乎投资人的生活方式,还构成我们投资智慧与经验的来源。

      阅读也不一定非得有用。法国人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多少投资人,正从所谓“闲书”里,汲取人生的养料、领悟投资的真谛。

      经典书单·优秀投资系统的形成

      “思维逻辑形成和投资框架形成对一个投资经理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逻辑和框架的培养,可以通过深读经典并不断实践和感悟。”招商证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任向东坦言。

      “不一定是专业的教科书,更重要的是一些国外成功投资人的书。”任向东认为,优秀投资人的投资经验类书籍在投资经理的基础类书籍中是必备品。

      如《专业投机原理》,需要反复读,认真读。在任向东看来,“这一类书的作用在于,让你形成一些正确的思维方式,令投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进入某些陷阱。”

      中欧瑞博吴伟志用实际行动表率——对这样的书,不光自己看,他还经常签名后送与投资友人。

      “每次我觉得市场看不懂,或者投资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拿起《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重新认真读一遍。”

      某深圳私募投资总监对吴伟志的看法比较认同,“费雪的这本书能够让阅读者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静下心来,从而形成自己的投资方式。”

      而在以投资成长股为特色的鼎锋王小刚看来,投资必读书籍,无疑是《投资最重要的事儿》这部经典,其作者是被巴菲特称为每天打开邮箱第一关注的橡树资本主席。该书对投资的二十条忠告,能令投资人深入思考、躲避陷阱。

      说起经典书单,有一本书给一位QFII投资总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在国外任职,看的是英文版本,名字叫作《Big money》,在美国卖好几百美元,翻译过来应该叫作《大钱》。这本书是我最看重的书籍,到现在还会经常重读。”

      市面上谈怎样进行投资思维训练的书籍很多,但这些书很多时候并不适合相关机构投资者。

      前述QFII投资总监认为,像《大钱》这样的书籍,其作者就是美国的明星基金经理,主要投资方向是成长股。这样的经验和管理实践,对中国当前阶段的市场非常具备借鉴作用。其秉承的选择优秀成长类公司并耐心持有的理念,正是当前中国投资人需要学习的。

      在谈到读书是如何帮助形成深刻投资哲学时,上述QFII投资总监说,事实上,投资最重要应该明白两件事,其一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在盲人摸象,并要知道自己摸的是大象的哪个位置;其二就是要知道自己摸的大象到底有多大。而这些投资的根本信条,主要来自于阅读成功投资人的经典著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人谈到投资,首先想到的是巴菲特或者索罗斯,但巴菲特著述甚少,多数时候只能通过《致股东的信》来研习,而索罗斯著述晦涩难懂。

      事实上,在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两位之外,美国耶鲁校友会基金负责人大卫·史文森,同样是机构投资者重要的借鉴榜样。史文森在任23年间,耶鲁基金年均收益大幅超越市场,遥遥领先于美国同行。其著述的《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被西方奉为机构投资者圣经。

      有国内公募基金投资人士介绍,耶鲁校友会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收获颇丰,其投资过腾讯、京东、格力电器、上海机场、蓝月亮等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低估阶段参与,主动管理,大手笔大收益。

      “在投资人的成长中,经典书籍是一个重要的智慧源泉。”任向东认为,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讲,形成一个比较独特的思维模式非常重要,而这些思维模式,需要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进行阅读、实践和感悟。

      专业书单·穿越市场的时光机器

      投资讲究纲举目张。若累积思维逻辑的基础书籍是“纲”,影响实际投资的书籍则为“目”。

      成熟市场一些抓住重要行业前沿和规律的畅销书籍,无疑成为投资新兴国家相关行业的“时光机器”,起到强大的借鉴作用。

      阿里巴巴上市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最大的赢家除了马云外,还有日本软银团董事长孙正义——2000年以2000万美元入股阿里巴巴,如今价值已超500亿美元。他也被认为是全亚洲对IT行业投资趋势判断最精准的人,在全球信息产业爆发的每一个节点上,他几乎都踏准了。

      正因此,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备受投资人推崇。

      所谓的“时间机器”,是指由于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比较发达的市场如美国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进军中国、印度,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了几年前的美国。

      对投资圈人士来说,剖析美国IT等新兴产业的经典书籍,也像一部“时光机器”,它可以带着投资人穿越现在飞向未来,从美国新兴产业发展的轨迹中看到中国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也寻找到股市的富矿和“风口”。

      “关于新兴产业的经典书目,外资行的人士研究更深刻,他们对市场热点的把握也基本上超前半年以上。”新价值董事长罗伟广中肯地说,这些书的确对判断市场热点有帮助。

      今年以来,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移动医疗等概念股涨势如虹,达安基因、冠昊生物、千山药机、姚记扑克、紫鑫药业等取得了50%以上的涨幅。在这些生物医药股起飞之时,《颠覆医疗》这本讲述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的书也获得了国信证券贺平鸽等明星医药分析师的隆重推荐,本来属于科学普及的一本书,却在投资圈中引发巨大反响。

      《颠覆医疗》的作者埃里克·托普在克利夫兰医学院做了14年心血管科主任,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基因科学家和研究者,他曾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银行,是一位具备科学素养、敢于挑战现有体制、勇于拥抱现代科技的创新推动者。他认为,医学要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颠覆,传统医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创造性破坏”,旧的体系将不复存在,新的体系取而代之,无线传感器、基因组学、移动互联,、大数据等超级大融合形成的新医学,正在颠覆传统医学。

      事实证明,大量阅读新兴产业的经典书籍可以让投资人进入一个高“语境”的状态,领悟过去几年美国IT等新兴行业发展轨迹,同时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布局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看得更清楚。

      而要论及2013年投资圈谈论最多、对股市热点影响至今的著作,则非《大数据时代》莫属。

      这本书包括了上百个学术和商业案例,阐述了数据正在成为巨大的经济资产,成为新世纪的矿产与石油,将带来全新的创业方向、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

      日本,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描述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的《移动帝国》也是投资圈内必看书之一,该书也被小米科技、金山集团董事长雷军所推崇。

      去年以来,手游概念股一飞冲天,中青宝涨幅超过120%,日本手游启示录则是《移动帝国》浓墨重彩的单独一章,讲述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日本是如何成了全球最赚钱的手游市场,以及对中国手游市场的启示。

      同时,尽管阿里巴巴、京东等综合性电商巨头选择了在美国上市,但并不妨碍内地投资圈对电商的研究热情。《一网打尽》,则被明星分析师奉为研究电商的必读之作,该书充分展示了亚马逊成长过程的关键时刻,一直没有利润的公司是如何形成2000亿美金的市值,揭示了贝索斯独树一帜的商业秘密,此书也被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所推荐。

      粗略一看,投资圈的互联网推荐书单已经小有规模:《免费》、《平台战略》、《浪潮之巅》、《创新者窘的窘境》、《孵化TWITTER》、《融合时代》、《数字战争》等一批经典书目广为流传。

      诸如3D打印、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高精尖领域成为市场热点的同时,相关数据也炙手可热。

      《奇点临近》讲述了大脑的模拟、人与机器相互融合等令人惊叹的结论,作者雷·库兹韦尔被比尔·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最权威的人”。《富足》的作者之一彼得·戴曼迪斯则是奇点大学的执行主席,该书绘出一幅通向未来的地图,提出改变人类的四大力量,体现了人、科技和制度的有机结合。

      深圳某私募投资总监坦言,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必须放眼世界。阅读新兴产业经典书籍,了解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浪潮,寻找投资的风口,如果能找到“风中之鸟”,就意味着抓住了一次十倍股的机会。

      他坚信,“投资建立在洞察力基础上,如果不加强阅读,在这个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投资经理可能错过许多投资机会。”

      高阶书单·投资经理的独孤九剑

      一些看似和投资并无关系的书,却受到一些投资经理的推崇。这一类书,事实上正是部分明星投资经理的“独孤九剑”。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的书,影响了他们的投资,让他们形成了优势的投资方式。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黑天鹅》,它的主题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了很多投资模型,去管理我们日常的投资。投资风险可以用一条高斯曲线来表达,大部分风险都在某一个区域里面,我们努力去规避最主要的风险,但是一次极小概率意外的出现,就可以颠覆一切,将辛辛苦苦建立的模型打破,很多财富从而化为乌有。”著名投资人李国飞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上表示。

      事实上,写《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后来又写了一本《反脆弱》,也成为投资人重点阅读书籍。

      “我比较看重的是《利润究竟在哪里》这本书,这本书虽然不是投资书籍,但是对投资很有帮助,会帮助你看清一个企业是否管理优秀。”任向东表示,除此之外,还有波特关于竞争的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力》。

      “波特的书对于行业分析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有助于快速形成对一个公司的判断,若再加上杜邦分析,基本上就能判断一个公司的基本状况。”深圳某公募基金投资经理认为。

      投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还需要加深理解行业,同时要深刻领悟市场并洞见他人和社会。《怪诞行为学》在投资经理的读书沙龙上可谓必备之书,这是一本讲集体行为学的书籍,主要研究“可预测的非理性”。

      “经历了几百年的人类研究和梳理,股票市场至今仍未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标准模式化投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市场是由大量的投资人组成,而这个投资人群体的心理是一个很难得出标准结论的研究对象。”前述公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通过阅读《怪诞行为学》这样的书籍,有助于投资人打开视野看世界。

      可以与《怪诞行为学》相匹敌的,无疑是《乌合之众》这本书,该书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社会学研究形成了持久的影响力。

      “中国的市场主要构成者目前依然是散户,其巨大的群体特征无疑是我们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专注于事件驱动投资的深圳某私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在市场疯狂之时,一些受事件驱动的个股,其估值上升程度会远远高于原有预期;而在市场悲观之时,一些负面事件会导致部分个股短期迅速大幅回调。因此,在事件驱动投资中,首要的问题是考虑好公众投资者将会往哪个方向走。他坦言,做出这些判断,更多来自于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的书籍阅读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乌合之众》是一本值得投资人士深度阅读的书。”上述专注于事件驱动的投资总监表示,而《瓦尔登湖》则是其朋友圈经常推荐的另一本书。

      他坦言,虽然自己交易频繁,在市场中快速进出,要求思考和行动非常敏捷。但事实上,事件驱动投资更是一个需要安静的投资方式。这本《瓦尔登湖》会让读者感受到安静。尤其是在今年以来的市场中,看似指数没多大涨幅,但很多个股已经翻了好几倍。如果自己眼看市场氛围越来越好,冲动交易的话,会很快丧失掉原来的利润甚至本金。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耐心持有现金,就像投资大师杰西·利弗莫尔在其《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中所说的那样,“我多数时候都是持有现金,安静地等待机会。”

      好的书本对于投资人来讲,无疑是一个个前辈或同辈的宝贵脚印,沿着这些脚印,投资经理可以在前行的路上避开很多陷阱和地雷。正如采访中一位投资经理对记者坦言那样,经典好书可以让投资人在黑暗中重新找到坐标,更让投资生活变得深刻而丰富。